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20页
 一、问题的缘起与价值第11-13页
  (一) 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需要第11-12页
  (二) 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第12-13页
  (三)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第13页
 二、研究现状述评第13-18页
 三、研究框架及创新第18-20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20-34页
 一、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第20-23页
  (一) 价值第20-21页
  (二) 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第21-23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第23-27页
  (一)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24-25页
  (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第25-27页
  (三) 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第27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与功能第27-34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第27-29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功能第29-34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34-48页
 一、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憧憬第34-36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构想第36-38页
 三、列宁、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探索第38-41页
 四、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发展第41-48页
  (一)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第41-42页
  (二)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现实价值追求第42-45页
  (三)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第45-46页
  (四)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基本价值规范第46-48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第48-62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48-52页
 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52-53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53-55页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55-58页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58-60页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60-62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第62-75页
 一、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经验第62-67页
  (一) 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第62-63页
  (二)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命线”地位第63-65页
  (三)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基础第65-66页
  (四) 始终将价值观教育与不断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紧密结合第66-67页
 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第67-70页
  (一) 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67-68页
  (二)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基本内核第68页
  (三) 党的性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属性第68-69页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承载着传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任务,反映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第69页
  (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在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相应变革,以期达到二者的适应与匹配第69-70页
 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启示第70-75页
  (一) 适度区分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第70页
  (二)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尤其要注重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70-71页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创新第71-72页
  (四) 把握主体接受规律,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第72-75页
第五章 接受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限度与超越第75-90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科学内涵第75-77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接受限度第77-84页
  (一) 主体接受限度的理论依据第78-80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接受限度的现实表现第80-84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接受限度的超越第84-90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接受限度超越的基本向度第84-86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接受限度超越的基本方式第86-90页
第六章 加强与改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第90-105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统整第90-97页
  (一) 根据地位作用划分:核心层、拓展层、延伸层第91-93页
  (二) 根据内容性质划分:价值层、知识层、素养层第93-95页
  (三) 根据内容特殊性划分:独有层、他有层、共有层第95-97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融入第97-100页
  (一) 融入理论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力第97-98页
  (二) 融入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渗透力第98页
  (三) 融入管理服务,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影响力第98-99页
  (四) 融入新兴媒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播力第99-100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信念生成第100-105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信念的内涵第101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信念的系统结构第101-103页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信念的形成机制第103-105页
结语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后记第109-11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
下一篇:1973-1974年石油危机和美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