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秸秆还田利用 | 第10-12页 |
·国内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 第10-11页 |
·国外秸秆还田利用 | 第11-12页 |
·国内外开沟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开沟机 | 第12-14页 |
·国内开沟机 | 第14-15页 |
·开沟方式的研究 | 第15-16页 |
·开沟部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收获机械与秸秆还田机具的研究 | 第17-18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课题背景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一体机总体方案确定及结构设计 | 第20-32页 |
·改进目标 | 第20页 |
·动力改进 | 第20-21页 |
·传动系统设计 | 第21-22页 |
·总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 第22-29页 |
·带传动设计计算 | 第23-25页 |
·链传动设计 | 第25-26页 |
·开沟机支架设计 | 第26-27页 |
·传动轴设计 | 第27-29页 |
·液压提升部件 | 第29-30页 |
·电控原理图设计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开沟部件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 | 第32-47页 |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开沟部件具体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33-42页 |
·刀片型号 | 第33-34页 |
·刀片正反转的确定 | 第34-36页 |
·正转开沟与反转开沟概念 | 第34-35页 |
·刀片的运动方程和切土轨迹 | 第35-36页 |
·切土进距及刀片数量 | 第36-37页 |
·刀盘结构及刀片布置原则 | 第37-39页 |
·刀盘结构 | 第37-38页 |
·刀片布置原则 | 第38-39页 |
·清沟铲 | 第39-41页 |
·清沟铲的设计及位置确定 | 第39-40页 |
·沟底不平度 | 第40-41页 |
·分土导流板 | 第41-42页 |
·开沟刀片运动仿真 | 第42-46页 |
·仿真环境设置 | 第42页 |
·片端点轨迹 | 第42-46页 |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稻麦联合收割开沟埋草一体机的性能和生产试验 | 第47-65页 |
·性能试验 | 第47-50页 |
·试验目的 | 第47页 |
·试验条件 | 第47-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试验样机 | 第49-50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50-54页 |
·试验水平处理方法 | 第50-51页 |
·抛土距离试验分析 | 第51-53页 |
·清沟铲位置调整与清土效果 | 第53-54页 |
·开沟速度分析 | 第54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54-60页 |
·抛土距离 | 第54-55页 |
·开沟质量 | 第55-56页 |
·碎土率 | 第56-57页 |
·回土率 | 第57-58页 |
·秸秆入沟率 | 第58页 |
·田间参数对开沟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生产试验考核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