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3页 |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 第9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华支睾吸虫 | 第9页 |
·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华支睾吸虫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10-11页 |
·华支睾吸虫基因重组诊断抗原 | 第11-12页 |
·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3-22页 |
·材料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试剂 | 第13-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方法 | 第14-16页 |
·华支睾吸虫囊蚴的分离 | 第14页 |
·华支睾吸虫囊蚴的形态学和PCR 鉴定 | 第14页 |
·囊蚴脱囊 | 第14-15页 |
·人工灌胃感染实验动物 | 第15页 |
·华支睾吸虫虫体抗原的制备 | 第15页 |
·间接ELISA 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肝脏病理标本组织石蜡切片制备 | 第16页 |
·结果 | 第16-20页 |
·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收集和PCR 鉴定 | 第16页 |
·华支睾吸虫囊蚴脱囊 | 第16-17页 |
·华支睾吸虫感染动物模型 | 第17-20页 |
·讨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华支睾吸虫脱囊幼虫CDNA 文库的免疫学筛选 | 第22-28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免疫筛选血清的确定 | 第23页 |
·特异性抗体探针的处理 | 第23页 |
·宿主菌的制备 | 第23页 |
·λZAP 噬菌蓝斑扩增和血清抗体的纯化 | 第23页 |
·华支睾吸虫脱囊幼虫cDNA 文库的免疫筛选 | 第23-24页 |
·阳性克隆的体外切割与转染 | 第24-25页 |
·阳性克隆的PCR 鉴定 | 第25页 |
·序列分析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6页 |
·华支睾吸虫脱囊幼虫免疫筛选 | 第25-26页 |
·通用引物PCR 扩增鉴定重组噬菌斑插入片段大小 | 第26页 |
·cDNA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CS-GLY 克隆表达 | 第28-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36页 |
·材料 | 第28-31页 |
·载体和菌种 | 第28页 |
·主要工具酶和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8-31页 |
·方法 | 第31-36页 |
·引物设计 | 第31页 |
·DNA 的定量 | 第31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1页 |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4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34-35页 |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 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44页 |
·华支睾吸虫特异性基因CS-GLY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36-39页 |
·目的基因的PCR 扩增结果 | 第39-41页 |
·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41-43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3-44页 |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 鉴定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