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庄子美学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二、庄子美学研究方法举要 | 第10-12页 |
三、庄子生存美学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第一章 道通为一:庄子生存美学的基点 | 第15-22页 |
一、道生天地:道与生存之本互源 | 第15-18页 |
二、道以观美:道与生存之美相融 | 第18-22页 |
(一) 言道之美 | 第19-20页 |
(二) 体道之美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与时俱化:庄子个体生存的现实审美化 | 第22-36页 |
一、至德以生:个体生存的现世困境与审美反思 | 第22-26页 |
(一) 世之批判 | 第22-24页 |
(二) 人的反思 | 第24-26页 |
二、时命生死:个体生存的人生局限与审美回答 | 第26-31页 |
(一) 安于时命 | 第26-28页 |
(二) 参透生死 | 第28-31页 |
三、材与不材:个体生存的生命指向与审美实践 | 第31-36页 |
(一) 无用之用 | 第31-33页 |
(二) 柴立中央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独化内心:庄子个体生存的内心诗性化 | 第36-54页 |
一、心的呈现:个体生存诗意心灵的发现与净化 | 第36-42页 |
(一) 诗心的发现 | 第36-38页 |
(二) 诗心的净化 | 第38-42页 |
二、心的延伸:个体生存诗化自然的感思与境界 | 第42-47页 |
(一) 诗化自然 | 第42-44页 |
(二) 自然之美 | 第44-47页 |
三、心的绽放:个体生存诗性语言的遮蔽与敞开 | 第47-54页 |
(一) 言的遮蔽 | 第48-50页 |
(二) 心的敞开 | 第50-54页 |
第四章 生命之游:庄子生存美学的顶峰 | 第54-64页 |
一、游而远:现实与内心之间的场域转换 | 第54-59页 |
二、游而真:个体与世界之间的生存隐喻 | 第59-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注释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1 | 第72-77页 |
附录2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