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队卫星的姿态协同控制与输入时延的补偿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 ·卫星编队的姿态协同控制 | 第10-13页 |
| ·时延的预测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基础理论 | 第16-30页 |
| ·稳定性理论的概念和定理 | 第16-19页 |
| ·时变系统 | 第16-18页 |
| ·时不变系统 | 第18页 |
| ·La Salle 不变集原理 | 第18-19页 |
| ·Barbalat 引理 | 第19页 |
| ·矢量和张量 | 第19-23页 |
| ·矢阵的概念和性质 | 第19-22页 |
| ·矢量对时间的导数 | 第22页 |
| ·张量的矢阵表达 | 第22-23页 |
| ·姿态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 第23-25页 |
| ·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23-24页 |
| ·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24页 |
| ·相对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 | 第24-25页 |
| ·神经网络 | 第25-29页 |
| ·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25-27页 |
| ·神经网络结构类型 | 第27-28页 |
|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及局限性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编队卫星主从模式下的姿态协同控制 | 第30-44页 |
| ·一般的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30-37页 |
| ·控制器的设计 | 第30-32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2-37页 |
| ·改进的鲁棒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37-43页 |
| ·控制器的设计 | 第37-3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编队卫星行为方式的姿态协同控制 | 第44-64页 |
| ·一般的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44-54页 |
| ·控制器设计 | 第44-48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8-54页 |
| ·改进的姿态协同控制器 | 第54-63页 |
| ·控制器的设计 | 第54-5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输入时延补偿器设计 | 第64-77页 |
| ·离线时延补偿器设计 | 第64-71页 |
| ·线性神经网络 | 第64-66页 |
| ·时延补偿器的设计 | 第66-68页 |
| ·时延补偿器的仿真验证 | 第68-71页 |
| ·在线预测的时延补偿器设计 | 第71-75页 |
| ·在线时延补偿器的设计 | 第71-73页 |
| ·在线预测时延补偿器的仿真验证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