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有关核心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5页 |
·国外学者有关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学者有关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有关平衡计分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页 |
·国外学者有关平衡计分卡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学者有关平衡计分卡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创新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9-31页 |
·核心能力理论 | 第19-24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产生 | 第19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观点 | 第19-21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界定 | 第21-22页 |
·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 | 第22-24页 |
·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24-30页 |
·BSC 的起源 | 第24-25页 |
·BSC 的核心思想 | 第25页 |
·BSC 的基本内容 | 第25-27页 |
·BSC 的优越性与不足 | 第27-29页 |
·BSC 对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启示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 第31-38页 |
·企业核心能力培育原则 | 第31-32页 |
·创新原则 | 第31页 |
·重点原则 | 第31页 |
·递进原则 | 第31-32页 |
·动态原则 | 第32页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 第32-37页 |
·财务方面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 第32-33页 |
·顾客方面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 第33-34页 |
·内部流程方面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 第34-35页 |
·学习与成长方面的企业核心能力培育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51页 |
·BSC 引入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39页 |
·设置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遵循的原则 | 第39-40页 |
·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0-41页 |
·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50页 |
·财务能力指标 | 第41-44页 |
·客户能力指标 | 第44-46页 |
·内部业务流程能力指标 | 第46-47页 |
·学习与成长能力指标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企业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 第51-60页 |
·AHP 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 第51-52页 |
·AHP 法概述 | 第5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 第51-52页 |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第52-55页 |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55-56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6-57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7-59页 |
·建立相关模糊集 | 第57页 |
·确定评语集 | 第57-58页 |
·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 | 第60-71页 |
·北京XX 公司简介 | 第60页 |
·北京XX 公司核心能力评价 | 第60-69页 |
·企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 第60-62页 |
·指标数据 | 第62-64页 |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 第64-67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7-69页 |
·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议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