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1-14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2-13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3-1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河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历史背景及演进过程 | 第15-23页 |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 第15-16页 |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急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 第15-16页 |
·财政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改革成为可能 | 第16页 |
·河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演进过程 | 第16-23页 |
·改革初级阶段 | 第17页 |
·规范提高阶段 | 第17-18页 |
·拓展深化阶段 | 第18-23页 |
第3章 河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及经验启示 | 第23-27页 |
·河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 | 第23-25页 |
·形成现代财政国库管理新理念 | 第23页 |
·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层层转拨的问题 | 第23-24页 |
·增强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力 | 第24页 |
·保证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 第24页 |
·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意识 | 第24页 |
·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 第24-25页 |
·提高财政资金运行信息反馈的速度和质量 | 第25页 |
·河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 | 第25-27页 |
·经验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第25页 |
·循序渐进与协同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 第25-26页 |
·单项改革与整体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 第26页 |
·深化改革与增强公共财政服务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 第26-27页 |
第4章 现阶段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县级国库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 第27页 |
·驻省会外省级预算单位尚未实行改革 | 第27-28页 |
·部分资金支出和使用存在时间差 | 第28页 |
·提现监督管理难度大 | 第28页 |
·预算编制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需要 | 第28页 |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涵盖范围偏窄 | 第28-29页 |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 第29页 |
·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急待升级完善 | 第29页 |
·公务卡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 | 第30页 |
·虚假消费现象难以避免 | 第30页 |
·财务人员监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30-31页 |
·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31页 |
·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31页 |
·代理银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代理银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 第32页 |
·两个“三多”影响管理效率 | 第32页 |
·代理收益与自身经营目标不一致 | 第32-33页 |
·代理业务岗位设置不能满足管理需要 | 第33页 |
·部分代理环节存在漏洞 | 第33-34页 |
第5章 进一步深化河北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思考 | 第34-43页 |
·以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为目标取向,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 第34-36页 |
·积极促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 | 第34-35页 |
·全面推进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 第35页 |
·有效化解资金支出与使用上的时间差 | 第35页 |
·加强预算单位现金提取管理 | 第35-36页 |
·进一步规范和细化部门预算 | 第36页 |
·推进财政动态监控体系建设,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 | 第36-38页 |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 第36-37页 |
·扩展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监管范围 | 第37页 |
·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 第37-38页 |
·升级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 | 第38页 |
·以打造“阳光财政”、“廉洁政府”为目标取向,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 | 第38-40页 |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完善公务卡制度建设 | 第39页 |
·改善公务卡用卡环境 | 第39-40页 |
·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 第40页 |
·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 第40页 |
·完善代理银行管理机制,提升商业银行代理水平 | 第40-43页 |
·健全代理银行管理的政策环境 | 第40-41页 |
·建立捆绑式考核机制 | 第41页 |
·完善代理费计算方式 | 第41-42页 |
·建立沟通和培训机制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