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重要经济性状发育动态QTL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41页 |
·木薯的生物学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 | 第11-14页 |
·木薯生产与经济利用价值 | 第11-12页 |
·木薯的生学特性 | 第12-14页 |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木薯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29页 |
·遗传标记 | 第14-18页 |
·形态标记 | 第14页 |
·细胞标记 | 第14-15页 |
·生化标记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 | 第16-18页 |
·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特点 | 第18-25页 |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18-19页 |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 第19-21页 |
·SSR简单序列重复 | 第21-22页 |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2页 |
·SRARP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 | 第22-23页 |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23-25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木薯上的应用 | 第25-29页 |
·木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5-27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27页 |
·木薯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7-28页 |
·基因标记与定位 | 第28-29页 |
·SSR标记及其意义 | 第29-33页 |
·微卫星形成机理及其功能 | 第29-30页 |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微卫星DNA的特点 | 第32-33页 |
·微卫星DNA的应用 | 第33页 |
·分子图谱的构建 | 第33-35页 |
·木薯遗传作图的研究 | 第33-34页 |
·作图群体的建立 | 第34页 |
·亲本的选配 | 第34-35页 |
·群体大小的确定 | 第35页 |
·木薯QTL的定位研究现状 | 第35-38页 |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35页 |
·QTL定位的前提条件 | 第35-36页 |
·QTL定位的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单区间作图法 | 第36页 |
·区间作图法 | 第36-37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37页 |
·QTL定位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 | 第37页 |
·木薯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37-38页 |
·发育动态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9-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9页 |
·技术路线 | 第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2-44页 |
·木薯总DNA的提取 | 第44页 |
·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 第44-45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浓度 | 第44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度 | 第44-45页 |
·PCR扩增检测 | 第45页 |
·SSR引物筛选 | 第45-47页 |
·数据处理及QTL分析 | 第47-48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7页 |
·QTL分析 | 第47-48页 |
·群体表型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65页 |
·总DNA的提取 | 第49页 |
·SSR标记的多态性引物筛选 | 第49-51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51-53页 |
·群体及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 | 第53-57页 |
·群体及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发育动态 | 第53-55页 |
·不同发育时期经济性状的分离情况 | 第55-57页 |
·群体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57页 |
·经济性状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 第57-65页 |
·块根单株产量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 第57-58页 |
·收获指数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 第58-59页 |
·淀粉含量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 第59-65页 |
4 讨论 | 第65-69页 |
·木薯总DNA的提取 | 第65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65-66页 |
·偏分离现象 | 第66页 |
·木薯重要经济性状的发育遗传分析 | 第66-67页 |
·木薯重要经济性状发育动态QTL分析及QTL定位 | 第67-68页 |
·动态QTL与静态研究比较 | 第68-69页 |
5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