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钛元素的性质 | 第10-11页 |
·钛及金红石资源概况 | 第11-13页 |
·金红石矿物的性质与应用 | 第13-14页 |
·我国金红石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 第14-15页 |
·我国原生金红石矿的分布 | 第14-15页 |
·我国金红石砂矿的分布 | 第15页 |
·我国金红石的选矿技术现状 | 第15-18页 |
·金红石重选研究进展 | 第16页 |
·金红石磁选设备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金红石电选设备研究进展 | 第17页 |
·金红石选矿中酸洗的作用 | 第17页 |
·我国金红石矿的浮选工艺 | 第17-18页 |
·金红石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剂、仪器和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试验物料 | 第22-23页 |
·纯矿物试样 | 第22页 |
·实际矿石试样 | 第22-23页 |
·试验试剂 | 第23-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纯矿物浮选试验 | 第24页 |
·实际矿石的浮选试验 | 第24-25页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25页 |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不同捕收剂作用下含钛矿物的浮选行为 | 第26-38页 |
·钛矿物捕收剂的筛选 | 第26-27页 |
·三种捕收剂作用下金红石的浮选行为 | 第27-30页 |
·以TBC为捕收剂时金红石的可浮性 | 第27-28页 |
·SHA对金红石的捕收能力 | 第28-29页 |
·以BHA为捕收剂时金红石的可浮性 | 第29-30页 |
·三种捕收剂对金红石和石英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0-32页 |
·TBC对金红石和石英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0-31页 |
·SHA对金红石和石英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1页 |
·BHA对金红石和石英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1-32页 |
·TBC和SHA对金红石和方解石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2-34页 |
·TBC对金红石和方解石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2-33页 |
·SHA对金红石和方解石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 | 第33-34页 |
·新型捕收剂作用下钛铁矿和钛辉石的浮选行为 | 第34-36页 |
·以TBC为捕收剂时钛铁矿和钛辉石的可浮性 | 第34-35页 |
·以SHA为捕收剂时钛铁矿和钛辉石的可浮性 | 第35页 |
·以BHA为捕收剂时钛铁矿和钛辉石的可浮性 | 第35-36页 |
·TBC和SHA对金红石捕收性能的比较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新型捕收剂对含钛矿石的浮选效果 | 第38-47页 |
·新型捕收剂浮选回收选铜尾矿中的金红石的效果 | 第38-42页 |
·以BHA为捕收剂进行的条件试验 | 第38-41页 |
·SHA和TBC浮选回收德兴铜尾中金红石的效果 | 第41-42页 |
·铅离子活化对羟肟酸浮选金红石的影响 | 第42-44页 |
·铅离子活化对SHA浮选德兴铜尾金红石的影响 | 第43页 |
·铅离子活化对BHA浮选德兴铜尾金红石的影响 | 第43-44页 |
·应用新型捕收剂浮选攀枝花钛铁矿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捕收剂与金红石矿物的作用机理 | 第47-68页 |
·TBC在金红石(110)面的吸附形式和最低能态——分子模拟 | 第47-56页 |
·分子模拟及其在浮选研究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模拟及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模拟及计算步骤 | 第49-55页 |
·吸附作用能的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捕收剂分子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与捕收性能的关系 | 第56-61页 |
·稳定常数与螯合捕收剂的选择性 | 第56-57页 |
·几种捕收剂的酸碱硬度与其捕收性能的关系(HSAB) | 第57-60页 |
·Ti(Ⅳ)和Ca(Ⅱ)离子的性质与其络合产物稳定性的关系 | 第60-61页 |
·TBC对金红石产生捕收能力的主要溶液组分 | 第61-63页 |
·TBC在金红石矿物表面的吸附量与矿浆pH和浮选的关系 | 第63页 |
·TBC与金红石矿物表面的反应产物结构探讨 | 第63-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