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万州区地貌特征及滑坡演化过程研究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立题依据和背景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三峡库区河谷地貌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地貌和滑坡作用关系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近水平地层滑坡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创新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三峡地区地貌特征及演化规律 | 第25-39页 |
·三峡库区地貌特征 | 第25-29页 |
·三峡库区地貌总体特征 | 第25-26页 |
·三峡库区层状地貌特征 | 第26-29页 |
·三峡库区地貌的成因分析 | 第29-34页 |
·地貌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 | 第29-31页 |
·库岸段区域构造形迹与地貌关系 | 第31-32页 |
·新构造运动与层状地貌的关系 | 第32-34页 |
·三峡库区地貌和滑坡的演化规律 | 第34-39页 |
·三峡库区地貌和滑坡演化的基本规律 | 第35-36页 |
·红层岸坡演化规律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万州区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39-61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9-44页 |
·水文气象 | 第39页 |
·地形地貌 | 第39-40页 |
·地层岩性 | 第40-42页 |
·地质构造 | 第42-43页 |
·地震 | 第43页 |
·水文地质 | 第43-44页 |
·万州区滑坡特征 | 第44-54页 |
·太白岩古滑坡 | 第46-48页 |
·安乐寺古滑坡 | 第48-50页 |
·草街子古滑坡 | 第50-52页 |
·驸马古滑坡 | 第52-54页 |
·万州滑坡空间预测 | 第54-61页 |
·信息量法理论基础 | 第55-57页 |
·万州区滑坡危险性预测 | 第57-61页 |
第四章 万州区滑坡测年及河谷地貌演化 | 第61-73页 |
·万州区滑坡形成年龄分析 | 第61-66页 |
·滑坡的空间形态参数 | 第61页 |
·河流阶地与滑坡形成的时空关系 | 第61-64页 |
·绝对年龄分析 | 第64-65页 |
·滑坡发生年龄与古气候关系 | 第65-66页 |
·万州城区苎溪河河道演化规律 | 第66-68页 |
·古河床位置 | 第66页 |
·古河道演化分析 | 第66-68页 |
·万州滑坡与构造演化关系初探 | 第68-73页 |
·古滑坡成因分析 | 第68-69页 |
·堆积体基座平台成因 | 第69-73页 |
第五章 山湾滑坡地貌演化过程与成因研究 | 第73-112页 |
·山湾滑坡概况 | 第73-86页 |
·山湾滑坡钻孔沉积物及测年研究 | 第86-94页 |
·山湾滑坡钻孔沉积物 | 第86-92页 |
·山湾滑坡沉积物测年研究 | 第92-94页 |
·山湾滑坡沉积物堆积速率及危岩陡崖后退速率 | 第94-97页 |
·松散堆积物分布及厚度 | 第94-95页 |
·滑坡沉积物堆积速率 | 第95-97页 |
·山湾滑坡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 | 第97-112页 |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97-98页 |
·新构造运动对河谷岸坡变形的作用 | 第98-100页 |
·河谷下切和山湾滑坡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100-110页 |
·山湾滑坡演化机制分析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2-115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