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目录 | 第11-13页 |
| 图表目录 | 第13-16页 |
| 1 引言 | 第16-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 2 跨国企业知识转移及企业吸收能力理论研究 | 第23-42页 |
| ·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理论研究 | 第23-31页 |
| ·企业吸收能力理论研究 | 第31-42页 |
| 3 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 第42-59页 |
| ·中国汽车行业特点 | 第42-45页 |
|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 | 第45-54页 |
| ·中外汽车企业合资历程 | 第54-57页 |
| ·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状况 | 第57-59页 |
| 4 中外合资企业视角下中国汽车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理论分析框架 | 第59-75页 |
|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测度 | 第60-66页 |
|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 第66-70页 |
| ·吸收能力的作用结果研究 | 第70-73页 |
| ·中外合资企业视角下的中国汽车企业吸收能力分析框架 | 第73-75页 |
| 5 中外合资企业视角下中国汽车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研究方法 | 第75-81页 |
| ·研究方法选择——案例研究 | 第75-76页 |
| ·案例研究路径与实施 | 第76-81页 |
| 6 中外合资企业视角下中国汽车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实证研究 | 第81-130页 |
| ·案例公司概况 | 第81-93页 |
| ·合资视角下的东风汽车公司吸收能力调研及分析结果 | 第93-106页 |
| ·基于吸收能力的东风汽车公司创新模式与绩效研究 | 第106-126页 |
| ·案例结论 | 第126-130页 |
| 7 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研究 | 第130-142页 |
| ·不同国家各发展阶段的汽车产业政策比较 | 第130-139页 |
| ·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建议 | 第139-142页 |
| 8 结论及展望 | 第142-144页 |
| ·结论 | 第142页 |
| ·研究不足 | 第142-143页 |
| ·研究展望 | 第143-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58页 |
| 附件1:访谈大纲 | 第158-161页 |
| 附件2:"中国汽车行业合资项目中方母公司知识吸收能力"调查问卷 | 第161-16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64-165页 |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