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城域网的关系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0-11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技术理论背景 | 第12-19页 |
·WIFI概述 | 第12-15页 |
·WIFI的组网模式 | 第12-14页 |
·WIFI的QoS(Quality of Service) | 第14-15页 |
·WIMAX概述 | 第15-17页 |
·WIMAX网络结构 | 第15-17页 |
·WIMAX的QoS | 第17页 |
·无线异构网络构架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异构网络切换技术研究 | 第19-28页 |
·切换的概念和分类 | 第19页 |
·垂直切换与水平切换 | 第19-20页 |
·介质独立切换技术(MIH) | 第20-27页 |
·IEEE802.21概述 | 第20-21页 |
·MIH功能业务 | 第21-23页 |
·MIH接入网络参考模型 | 第23-25页 |
·基于MIH的WIFI、WIMAX异构网切换流程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多属性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 第28-35页 |
·异构网络切换的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多属性判决的层次分析法 | 第29-32页 |
·基于模糊逻辑的多属性判决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5-50页 |
·NS2及相关知识介绍 | 第35-40页 |
·NS2的使用流程 | 第35-37页 |
·NS2的安装 | 第37-38页 |
·添加WIMAX模块 | 第38-40页 |
·网络体系结构及切换判决流程 | 第40-42页 |
·实验环境及参数设置 | 第42-45页 |
·仿真结果与比较分析 | 第45-50页 |
·切换丢包的比较 | 第48页 |
·切换时延的比较 | 第48-50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0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