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处理分析的机织物构成要素的综合识别方法与装置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引言 | 第15-19页 |
·机织物的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机织物结构要素的基本表达方法 | 第16-19页 |
·织物结构要素的表达方法及其重要性 | 第19-23页 |
·织物结构要素的系统原位组合表达理念 | 第20页 |
·新型纺织检测技术开发理念 | 第20-22页 |
·织物构成要素的原位组合图像鉴别系统的构想 | 第22-23页 |
·建立织物结构要素原位组合表达方法及装置的意义 | 第23页 |
·机织物构成要素的图像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23-33页 |
·基本状况 | 第23页 |
·织物组织的识别研究 | 第23-27页 |
·织物中纱线排列密度的识别测量 | 第27-30页 |
·织物中纱线结构参数的识别测量 | 第30-31页 |
·已有的织物识别系统 | 第31-32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和论文构架 | 第33-35页 |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3-35页 |
第2章 织物构成要素的原位综合测量系统 | 第35-54页 |
·FaCFAS系统总体设计 | 第35-38页 |
·基本出发点 | 第35-36页 |
·FaCFAS系统的设计框架 | 第36-37页 |
·FaCFAS系统特点 | 第37-38页 |
·FaCFAS系统硬件配置 | 第38-46页 |
·FaCFAS硬件系统测量基本机构 | 第39-43页 |
·FaCFAS系统硬件功能模块的选择与设计 | 第43-46页 |
·FaCFAS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46页 |
·FaCFAS软件系统配置 | 第46-48页 |
·基于VC的程序设计与控制 | 第47页 |
·步进电机控制 | 第47页 |
·图像采集编程设计 | 第47-48页 |
·FaCFAS操作界面设计 | 第48-52页 |
·系统操作主菜单及功能 | 第48-51页 |
·仪器的启动与操作 | 第51-52页 |
·FaCFAS系统的精确度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织物颜色与纹理的图像识别 | 第54-77页 |
·基本方式 | 第54-56页 |
·主要识别的对象 | 第54页 |
·结构及形态纹理 | 第54-55页 |
·颜色与光泽特征 | 第55-56页 |
·织物组织点特征的针对性提取 | 第56-67页 |
·织物中纱线交织点的定位特征 | 第56-60页 |
·织物图像处理 | 第60-62页 |
·颜色特征提取 | 第62-67页 |
·织物组织点颜色的图像分类算法 | 第67-71页 |
·模糊C-means均值聚类算法 | 第68页 |
·改进的模糊C-means均值聚类算法 | 第68-70页 |
·模板叠合判定算法 | 第70-71页 |
·色织物颜色和纹理的图像分析 | 第71-75页 |
·分析框架 | 第71-73页 |
·力学拉伸矫正技术 | 第73-74页 |
·色纱排列模式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4章 织物组织的图像识别 | 第77-98页 |
·基本方式 | 第77-78页 |
·定义 | 第77-78页 |
·定位和模式分类 | 第78页 |
·织物组织点特征的描述 | 第78-80页 |
·纱线交织点的起伏及明暗特征 | 第79页 |
·织物交织点的纹理特征 | 第79-80页 |
·纱线交织点的形状特征 | 第80页 |
·织物组织点图像特征针对性的提取 | 第80-86页 |
·灰度特征 | 第80-82页 |
·纹理特征 | 第82-86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特征选择 | 第86-93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和优化框架 | 第87页 |
·特征优化设计 | 第87-90页 |
·算法实现步骤 | 第90-91页 |
·组织点特征组合的求解 | 第91页 |
·特征集合的性能测定与特征参数的整合 | 第91-93页 |
·织物组织点的图像识别算法 | 第93-97页 |
·分析框架 | 第93-94页 |
·组织分析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织物中纱线排列密度的图像测量 | 第98-109页 |
·基本方式 | 第98-102页 |
·根数的清晰点数方式 | 第98-100页 |
·排列密度的计算方式 | 第100-102页 |
·实验与方法 | 第102-103页 |
·实验材料 | 第102页 |
·图像采集与试样的前处理 | 第102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102-10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8页 |
·系统测试标准化的实验 | 第103-106页 |
·评价系统的测试性能 | 第106-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6章 织物中纱线结构的测量 | 第109-142页 |
·纱线的直径 | 第109-121页 |
·基本概念 | 第109-112页 |
·纱线直径的测量 | 第112-11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7-121页 |
·纱线的加捻程度 | 第121-134页 |
·基本概念 | 第121-123页 |
·纱线捻角的测量 | 第123-13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1-134页 |
·纱线的密度 | 第134-140页 |
·基本概念 | 第134-135页 |
·纱线密度的测量 | 第135-13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8-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6页 |
·结论 | 第142-145页 |
·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附录 | 第15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