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3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3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9页 |
·国内研究评述 | 第29-33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和创新 | 第33-38页 |
·论文结构 | 第33-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论文创新 | 第36-38页 |
第二章 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理论分析 | 第38-78页 |
第一节 金融危机理论演进 | 第38-56页 |
·金融危机概念的演变和发展 | 第38-42页 |
·现代金融危机特征和表现形式 | 第42-48页 |
·金融危机理论的演进 | 第48-56页 |
第二节 虚拟经济概述 | 第56-76页 |
·虚拟经济概念界定 | 第57-64页 |
·虚拟经济产生的条件 | 第64-67页 |
·虚拟经济特征 | 第67-69页 |
·虚拟经济发展阶段 | 第69-75页 |
·金融危机:虚拟经济的崩溃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三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性与金融危机 | 第78-118页 |
第一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性理论分析 | 第78-93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模型 | 第78-88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机制 | 第88-90页 |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作用 | 第90-93页 |
第二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引发金融危机 | 第93-104页 |
·金融窖藏导致"虚""实"脱离 | 第93-95页 |
·虚拟资产大规模扩张导致"虚""实"脱离 | 第95-100页 |
·资产泡沫导致"虚""实"脱离 | 第100-104页 |
第三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动态过程实证分析 | 第104-117页 |
·基本统计量分析 | 第104-106页 |
·邹氏检验 | 第106-108页 |
·ARCH模型检验 | 第108-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四章 金融系统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 第118-152页 |
第一节 金融系统脆弱性 | 第118-135页 |
·金融系统脆弱性的理论发展 | 第118-124页 |
·金融系统脆弱性缘由 | 第124-132页 |
·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指标 | 第132-135页 |
第二节 金融系统脆弱性引发金融危机 | 第135-151页 |
·虚拟经济的介稳性加大了金融脆弱性 | 第135-138页 |
·经济虚拟化加大金融脆弱性 | 第138-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第五章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与金融危机 | 第152-187页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品交易分类 | 第152-163页 |
·金融衍生品交易方式分类 | 第152-154页 |
·金融衍生品交易品种分类 | 第154-163页 |
第二节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特点 | 第163-181页 |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 | 第163-172页 |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特征 | 第172-178页 |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 | 第178-181页 |
第三节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引发金融危机 | 第181-186页 |
·场外衍生品交易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 | 第181-184页 |
·场外衍生品交易引发金融危机的途径 | 第184-186页 |
本章小结 | 第186-187页 |
第六章 案例研究: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美国金融危机 | 第187-231页 |
第一节 次贷危机产生背景 | 第187-196页 |
·美国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购房需求的过度刺激 | 第187-190页 |
·低利率和投资银行介入对债券投资需求的过度刺激 | 第190-196页 |
第二节 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 第196-212页 |
·次贷危机的导火索:房价下跌和利率上升 | 第196-198页 |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 第198-206页 |
·金融危机的蔓延 | 第206-212页 |
第三节 案例分析:雷曼兄弟破产 | 第212-227页 |
·雷曼兄弟的破产命运 | 第212-220页 |
·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 第220-227页 |
第四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结论与启示 | 第227-231页 |
第七章 虚拟经济条件下中国金融风险防范 | 第231-250页 |
第一节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31-237页 |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历程 | 第231-233页 |
·中国虚拟经济分类 | 第233-237页 |
第二节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237-240页 |
·中国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第237-239页 |
·导致我国虚拟经济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239-240页 |
第三节 中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 第240-248页 |
·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240-242页 |
·产融结合完善资金配置 | 第242-246页 |
·强化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 第246-248页 |
本章小结 | 第248-250页 |
参考文献 | 第250-258页 |
致谢 | 第258-259页 |
个人简历 | 第2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