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 | 第18-23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 第23-25页 |
·中心论题和目标 | 第23页 |
·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第四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IRAD)的理论溯源及现状 | 第30-55页 |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定义及其构成 | 第30-33页 |
第二节 国家持有国际储备的原因 | 第33-38页 |
第三节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研究溯源 | 第38-48页 |
·20世纪90年代前国外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 | 第38-45页 |
·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 | 第45-48页 |
第四节 国内对IR适度规模的理论研究 | 第48-51页 |
第五节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理论主要研究的评价 | 第51-55页 |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传统研究的评价 | 第51-52页 |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应具有的特征 | 第52-55页 |
第三章 国际储备需求决定因素分析 | 第55-103页 |
第一节 国际储备需求原因的理论分析 | 第55-71页 |
·IR激增的政治、经济环境因素 | 第57-62页 |
·IR与社会文化、和人口环境因素 | 第62-71页 |
第二节 国际储备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71-76页 |
·实证数据的选取 | 第71-73页 |
·实证说明和结果 | 第73-76页 |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决定因素与国际储备关系的分析 | 第76-84页 |
·国际储备各决定因素时间序列及平稳性检验 | 第76-79页 |
·经济分析中的HP滤波方法 | 第79-81页 |
·国际储备与影响其需求的各要素HP滤波分析 | 第81-84页 |
第四节 外汇储备与汇率 | 第84-94页 |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 第84-86页 |
·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的协整分析 | 第86-87页 |
·研究方法 | 第87-89页 |
·实证结果 | 第89-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第五节 外汇储备、汇率制度及流动性过剩 | 第94-103页 |
·流动性、流动性过剩及其表现 | 第94-97页 |
·从供需模型看超额外汇储备及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制 | 第97-103页 |
第四章 基于存货管理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结构模型 | 第103-129页 |
第一节 优化理论与国际储备 | 第103-105页 |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与优化理论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存货最优订购批量及最优国际储备量 | 第105-106页 |
·国际储备规模中已有的数量研究方法 | 第105-106页 |
第三节 存货管理中的经济订货量模型(EOQ)的再认识 | 第106-112页 |
·库存管理中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决定因素 | 第106-109页 |
·企业库存的形态 | 第109-110页 |
·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 | 第110-112页 |
第四节 基于(EOQ)上的缓冲库存模型的演进 | 第112-118页 |
·Heller的基于存货最优订购批量上的研究 | 第112-114页 |
·Hamada & Ueda的基于Heller模型上的持续研究 | 第114-115页 |
·J.P.Agarwal(1971)基于Heller研究上的模型 | 第115-116页 |
·Frenkel & Jovanovic(1981)基于Heller研究上的模型 | 第116-118页 |
第五节 基于再订货点(ROP)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模型 | 第118-129页 |
·再订货点(Reorder point system)系统与国际储备规模的决定 | 第118-124页 |
·基于EOQ模型与基于ROP模型的最优国际储备量的区别与联系 | 第124-128页 |
·国际储备适度规模区间的界定 | 第128-129页 |
第五章 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129-146页 |
第一节 中国国际储备规模实证概述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基于海勒(Heller)模型的最优国际储备 | 第130-133页 |
第三节 基于Frenkel & Jovanovic模型的最优国际储备 | 第133-136页 |
第四节 基于ROP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 | 第136-145页 |
·国际储备的实证资料概述 | 第136-137页 |
·提前期的国际储备需求和安全库存的国际储备需求的决定 | 第137-139页 |
·基于进口额波动及正态分布假设计算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 | 第139-143页 |
·基于国际收支差额及MonteCarlo仿真计算的国际储备适度规模 | 第143-145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145-146页 |
第六章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 第146-169页 |
第一节 国际储备世界现状及中国国际储备 | 第146-156页 |
·世界国际储备现状 | 第146-150页 |
·国际储备结构比较 | 第150-152页 |
·中国国际储备的现状与结构 | 第152-156页 |
第二节 从权变(Contingency)管理的角度看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 | 第156-159页 |
第三节 中国外汇储备的问题与建议 | 第159-169页 |
·国际储备面临的问题-安全性、流动性与保值增值 | 第159页 |
·金融危机与国际储备的必要性 | 第159-163页 |
·当前国内、外的环境需要雄厚的国际储备 | 第163-165页 |
·对于国际储备规模管理措施建议 | 第165-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