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3-33页 |
第一节 DNA条形码的研究背景 | 第13-25页 |
·DNA条形码的产生及目标 | 第13-16页 |
·DNA条形码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DNA条形码的局限性 | 第18-23页 |
·DNA条形码应用于异翅亚目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谱系地理学背景 | 第25-28页 |
·谱系地理学的产生和定义 | 第25-27页 |
·青藏高原区域的谱系地理学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花蝽科(狭义)的系统发育研究背景 | 第28-3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标本采集 | 第33页 |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昆虫基因组DNA提取(CTAB法) | 第34页 |
·昆虫基因组DNA检测 | 第34-35页 |
·PCR和测序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序列确认 | 第36页 |
·序列特征统计 | 第36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异翅亚目DNA条形码的研究 | 第38-53页 |
第一节 验证筛选DNA条形码分子标记 | 第38-4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DNA条形码的应用-以普缘蝽属为例 | 第48-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0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异翅亚目部分种类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53-84页 |
第一节 稻绿蝽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53-7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8页 |
·实验结果 | 第58-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第二节 欧原花蝽群Anthocoris nemorum Group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70-8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2-74页 |
·数据处理以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74页 |
·估计分化时间 | 第74-75页 |
·生物地理学研究 | 第75页 |
·实验结果 | 第75-79页 |
·讨论 | 第79-84页 |
第五章 花蝽科(狭义)的系统发育研究 | 第84-99页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第84-85页 |
·研究类群的选取 | 第84页 |
·实验条件 | 第84-85页 |
第二节 序列分析 | 第85-88页 |
·序列特征分析 | 第85页 |
·饱和性分析 | 第85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85-88页 |
·数据相合性检测 | 第88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88-95页 |
·序列特征 | 第88-89页 |
·饱和性检测 | 第89-90页 |
·系统发育结果分析 | 第90-95页 |
·数据相合性结果 | 第95页 |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第95-99页 |
·数据不相合性和分子标记 | 第95-96页 |
·对狭义花蝽科系统发育关系的启示 | 第96-9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4页 |
个人简历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