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不同类型玉米种质分子特征分析及耐旱相关性状的连锁—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41页
   ·全球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第19-23页
     ·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扩增第19-20页
     ·玉米种质资源的耐旱性鉴定和评价第20-22页
     ·玉米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及在基因发掘方面的利用第22-23页
   ·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群第23-28页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第23-25页
     ·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第25-26页
     ·利用分子标记划分杂种优势群第26-28页
   ·新一代的分子标记—SNP及其单倍型第28-31页
     ·SNP标记的特点和检测方法第28-29页
     ·高通量SNP基因型鉴定平台第29-30页
     ·SNP单倍型与连锁不平衡第30-31页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偏分离分析第31-33页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1-32页
     ·分子标记偏分离分析第32页
     ·染色体遗传重组的变异第32-33页
   ·QTL作图及玉米耐旱相关性状的QTL研究第33-40页
     ·玉米的耐旱性改良第33-34页
     ·QTL的连锁作图和连锁不平衡作图第34-37页
     ·QTL的连锁—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第37-38页
     ·选择性基因型鉴定和建池DNA分析第38-39页
     ·玉米耐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39-4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0-41页
第二章 利用全基因组SNP标记进行不同类型玉米种质分子特征分析第41-72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6页
     ·供试材料第41-42页
     ·DNA的提取第42-43页
     ·SNP基因型分析第43-44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4-45页
     ·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第45页
     ·群体结构分析第45-46页
     ·群体间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62页
     ·SNP标记的分子特征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第46-50页
     ·770个自交系的遗传结构及种质类群划分第50-54页
     ·种质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及等位基因差异第54-62页
   ·讨论第62-72页
     ·SNP芯片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第62-65页
     ·比较SSR和SNP标记在多样性和遗传分析中的应用第65-67页
     ·驯化和育种过程对遗传多样性和种质类群划分的影响第67-70页
     ·SNP标记辅助的种质资源评价第70-72页
第三章 玉米核心自交系基因内与基因间的遗传多样性及标记间的LD分析第72-84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供试材料第73页
     ·DNA的提取与SNP基因型分析第73-74页
     ·单倍型的构建第74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4页
     ·SNP标记间LD分析第74页
   ·结果与分析第74-81页
     ·SNP和SNP单倍型特征分析第74-75页
     ·不同类型SNP标记及单倍型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75-76页
     ·SNP标记间的LD分析第76-79页
     ·SNP标记间的LD衰减第79-81页
   ·讨论第81-84页
     ·基因组不同区域的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分析第81页
     ·遗传标记间的LD及其影响因素第81-82页
     ·LD与单倍型分析第82-83页
     ·LD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第83-84页
第四章 两种水分处理下玉米耐旱性评价和多个选择指标的比较第84-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84-87页
     ·供试材料第84-85页
     ·田间实验和耐旱相关性状调查第85-87页
     ·数据分析第87页
   ·结果与分析第87-97页
     ·方差分析所揭示的遗传变异第87-91页
     ·不同生长阶段NDVI的比较第91页
     ·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率分析第91-92页
     ·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第92-95页
     ·耐旱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第95页
     ·选择指数与玉米耐旱性第95-96页
     ·玉米耐旱种质资源的产量表现第96-97页
   ·讨论第97-101页
     ·耐旱性的次级性状及其相对重要性第97-98页
     ·NDVI(生物量)可作为评价耐旱性的可靠指标第98-99页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耐旱性筛选第99-100页
     ·耐旱选择进展给我们的启示第100-101页
第五章 SNP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偏分离分析第101-120页
   ·材料与方法第101-104页
     ·供试材料第101-102页
     ·DNA的提取和SNP基因型分析第102页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第102-103页
     ·整合连锁图谱的构建第103页
     ·SNP、SSR和核心标记物理位置的确定第103-104页
     ·偏分离的检测第104页
     ·遗传重组变异的检测第104页
   ·结果与分析第104-115页
     ·SNP标记信息第104-105页
     ·连锁图谱和整合连锁图谱的构建第105-107页
     ·偏分离分析第107-110页
     ·遗传重组及遗传距离与物理距离的比率第110-115页
   ·讨论第115-120页
     ·整合连锁图谱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15-116页
     ·与偏分离相关联的染色体区域第116-118页
     ·染色体遗传重组的变异第118-120页
第六章 两种水分处理下玉米株高及不同时期NDVI的QTL分析第120-142页
   ·材料与方法第121-124页
     ·供试材料第121页
     ·田间试验与性状调查第121页
     ·SNP基因型鉴定第121-123页
     ·数据分析第123页
     ·连锁作图第123页
     ·LD作图第123-124页
   ·结果与分析第124-137页
     ·SNP和SNP单倍型的基本统计分析第124-126页
     ·利用连锁作图进行NDVI与株高QTL的检测第126-130页
     ·利用LD作图进行NDVI与株高QTL的检测第130-135页
     ·单标记和单倍型LD作图结果的比较第135页
     ·连锁作图和LD作图结果的比较第135-136页
     ·NDVI与株高QTL的比较分析第136-137页
   ·讨论第137-142页
     ·基于SNP标记全基因组扫描的LD分析第137-138页
     ·LD作图时群体结构分析的必要性第138-139页
     ·新耐旱指标—NDVI的QTL定位分析第139-140页
     ·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第140页
     ·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的比较第140-142页
第七章 利用连锁—连锁不平衡的联合作图提高QTL分析的效率:以散粉—吐丝间隔期为例第142-172页
   ·材料与方法第143-145页
     ·供试材料第143页
     ·田间试验与性状调查第143页
     ·数据分析第143-144页
     ·遗传结构的分析第144页
     ·连锁作图与LD作图第144页
     ·连锁—连锁不平衡的联合作图第144-145页
     ·整合QTL图谱的构建第145页
   ·结果与分析第145-166页
     ·525份玉米自交系中SNP和SNP单倍型的遗传多样性第145-147页
     ·群体结构分析第147-148页
     ·连锁作图所鉴定的ASI QTL第148-152页
     ·基于LD的ASI QTL分析第152-156页
     ·基于连锁—连锁不平衡整合作图的QTL分析第156-161页
     ·连锁作图、LD作图和连锁-LD整合作图的比较第161页
     ·关联SNP所揭示的候选基因第161-166页
   ·讨论第166-172页
     ·选择性基因型分析的效率第166页
     ·群体大小对QTL作图的影响第166-167页
     ·等位基因数目和等位基因频率对LD作图的影响第167-168页
     ·连锁—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提高了QTL作图的效率第168-169页
     ·玉米耐旱QTL的研究第169-170页
     ·育种应用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90页
附录第190-228页
 附录1 供试材料名称、来源及表型特征第190-217页
 附录2 用3个RIL群体所构建的整合遗传连锁图谱第217-228页
致谢第228-2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30-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根系低磷胁迫响应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及模式种短柄草幼苗和根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