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37页 |
·玉米耐低磷基因型的筛选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玉米耐低磷的筛选方法 | 第15页 |
·玉米耐低磷的筛选指标 | 第15页 |
·玉米耐低磷的筛选压力 | 第15-16页 |
·玉米耐低磷种质资源筛选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植物响应低磷胁迫适应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植物根系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 第17-18页 |
·植物根际微环境的变化 | 第18页 |
·根际微生物形成菌根共生体 | 第18页 |
·生化反应及代谢途径的变化 | 第18-19页 |
·内源激素 | 第19-20页 |
·分子水平上的适应性变化 | 第20-23页 |
·与低磷胁迫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20-21页 |
·植物无机磷转运子的表达与调控 | 第21-23页 |
·植物无机磷转运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21-22页 |
·植物高亲和力磷转运子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22页 |
·植物高亲和力磷转运子的转录调控 | 第22-23页 |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 第23-29页 |
·mRNA差异显示PCR | 第23-24页 |
·代表性差异分析 | 第24页 |
·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24-25页 |
·抑制性差减杂交 | 第25-26页 |
·基因表达连续性分析 | 第26页 |
·基因芯片技术 | 第26-29页 |
·基因芯片的原理 | 第26-27页 |
·基因芯片在植物磷胁迫基因差异表达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植物MIRNA | 第29-35页 |
·植物miRNA简介 | 第29页 |
·植物miRNA的产生、加工及靶基因识别 | 第29-30页 |
·植物miRNA的功能 | 第30-33页 |
·miRNA调控植物器官发育 | 第30-31页 |
·miRNA调控植物生长素信号 | 第31页 |
·miRNA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 | 第31-32页 |
·miRNA与植物低磷胁迫响应 | 第32-33页 |
·植物miRNA的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直接克隆法 | 第33页 |
·生物信息学预测法 | 第33-34页 |
·miRNA芯片 | 第34页 |
·深度测序 | 第34-3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7-54页 |
·玉米耐低磷自交系的筛选及根系分析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考察性状 | 第38页 |
·玉米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全基因组表达分析 | 第38-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芯片分析 | 第38-39页 |
·总RNA提取、溶解与检测 | 第39页 |
·芯片分析 | 第39页 |
·芯片数据处理 | 第39页 |
·候选基因的酶活分析及表达验证 | 第39-42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含磷量及酶活分析 | 第39页 |
·候选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39-42页 |
·总RNA提取 | 第39-40页 |
·逆转录合成cDNA | 第40页 |
·反转录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0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0页 |
·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第40-41页 |
·产物的回收 | 第41页 |
·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准曲线的优化 | 第41-4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 | 第42页 |
·低磷胁迫下玉米根系小分子RNA文库的构建及MIRNA克隆 | 第42-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根系总RNA的提取 | 第42页 |
·小分子RNA文库构建 | 第42-44页 |
·miRNA的克隆 | 第44-49页 |
·小分子RNA 5'去磷酸化处理 | 第44页 |
·小分子RNA 3'接头的连接 | 第44-45页 |
·小分子RNA 3'MAGNOTEX-SA的吸附 | 第45页 |
·小分子RNA 5'末端磷酸化 | 第45-46页 |
·小分子RNA的反转录 | 第46页 |
·PCR扩增 | 第46-47页 |
·PCR片段的纯化及切胶回收 | 第47-48页 |
·PCR片段的连接 | 第48-49页 |
·热激法转化 | 第49页 |
·克隆的菌液PCR检测 | 第49页 |
·小分子RNA序列分析 | 第49-50页 |
·miRNA二级结构预测及前体分析 | 第50页 |
·miRNA靶基因预测 | 第50页 |
·miRNA的PCR检测 | 第50-52页 |
·候选miR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52-5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4-102页 |
·20个玉米自交系的耐低磷筛选结果 | 第54-55页 |
·极端家系在低磷胁迫下的根系变化 | 第55-57页 |
·玉米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全基因组表达分析 | 第57-77页 |
·总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57页 |
·差异表达基因 | 第57-59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 | 第59-73页 |
·代谢相关基因 | 第59页 |
·转录因子 | 第59页 |
·转运蛋白相关基因 | 第59-60页 |
·胁迫响应相关基因 | 第60页 |
·信号转导相关基因 | 第60页 |
·其他差异表达基因 | 第60-73页 |
·候选基因的荧光定量PCR | 第73-75页 |
·荧光定量PCR的溶解曲线与标准曲线 | 第73-74页 |
·荧光定量PCR结果 | 第74-75页 |
·根系含磷量及相关酶活检测结果 | 第75-77页 |
·小分子RNA文库的构建及MIRNA克隆 | 第77-102页 |
·小分子RNA文库的构建 | 第77页 |
·小分子RNA两端连接接头、逆转录PCR扩增结果 | 第77页 |
·克隆挑选及培养 | 第77-78页 |
·菌液PCR筛选结果 | 第78-79页 |
·小分子RNA的测序结果 | 第79-86页 |
·miRNA二级结构预测及前体序列分析 | 第86-94页 |
·12个miRNA在植物中的保守性分析 | 第94页 |
·靶基因预测 | 第94-99页 |
·无机磷转运蛋白的同源性比对及miRNA结合位点分析 | 第99-100页 |
·RT-PCR验证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100-102页 |
4 讨论 | 第102-122页 |
·178是一个优良的氮、磷高效型玉米自交系 | 第102-103页 |
·根系可作为今后玉米磷高效种质改良的重要性状 | 第103-104页 |
·基因芯片在本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 | 第104-105页 |
·几类差异表达基因在低磷胁迫下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 | 第105-115页 |
·无机磷转运因子 | 第105-107页 |
·酸性磷酸酶 | 第107页 |
·植酸酶 | 第107-108页 |
·2-脱氧麦根酸合成酶 | 第108-109页 |
·转录因子 | 第109-110页 |
·活性氧与抗性基因 | 第110-113页 |
·植物激素信号 | 第113-115页 |
·几种MIRNA鉴定方法的利弊 | 第115-116页 |
·MIRNA及靶基因在玉米根系响应低磷胁迫过程中的作用 | 第116-120页 |
·Zm-miRNA1 | 第116页 |
·Zm-miRNA2 | 第116-117页 |
·miRNA399b和Zm-miRNA3 | 第117-118页 |
·Zm-miRNA4 | 第118页 |
·Zm-miRNA5 | 第118-119页 |
·Zm-miRNA6 | 第119页 |
·其他miRNA | 第119-120页 |
·MIRNA介导的玉米根系低磷胁迫响应的调控机制 | 第120-121页 |
·本论文今后研究方向 | 第121-122页 |
5 结论 | 第122-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附录Ⅰ:总RNA提取 | 第145-146页 |
附录Ⅱ:基因芯片实验流程 | 第146-153页 |
附录Ⅲ:CACL_2法制备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 | 第153-154页 |
附录Ⅳ:项目资助及论文发表 | 第154-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