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8-15页 |
| ·肌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布、形态和功能 | 第8-9页 |
| ·肌上皮改变对相邻腺上皮细胞的影响 | 第9-10页 |
| ·肌上皮断裂与肿瘤浸润的关系 | 第10页 |
| ·微浸润癌细胞的标记物(增殖、凋亡、浸润和转移) | 第10-12页 |
| ·微浸润癌细胞生物性质的改变与肿瘤浸润的关系 | 第12-13页 |
| ·展望 | 第13-15页 |
| 第2章 前言 | 第15-18页 |
| ·课题背景 | 第15-16页 |
| ·目前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 ·标本资料收集 | 第18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实验试剂 | 第18-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 ·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实验步骤 | 第20-21页 |
| ·免疫组织化学SP 法实验步骤 | 第21页 |
| ·实验对照 | 第21-22页 |
| ·结果判定 | 第22页 |
|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 | 第22页 |
| ·微浸润的判定标准 | 第22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2-23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23-27页 |
| ·微浸润乳腺导管癌组SMA 和相关因子的免疫组化双染结果 | 第23-24页 |
| ·形态学特征 | 第23页 |
| ·细胞增殖相关因子p27、PCNA 和CyclinD1 的表达 | 第23页 |
| ·肿瘤侵袭相关因子MMP-9、TIMP-1 的表达 | 第23页 |
| ·抑制凋亡因子Bcl-2 和抑癌基因p16 的表达 | 第23-24页 |
| ·c-erb-B2 的表达 | 第24页 |
| ·微浸润癌细胞与雌孕激素ER、PR 的关系 | 第24页 |
| ·各组乳腺导管癌中p27、CyclinD1 和Ki-67 表达的结果比较 | 第24-27页 |
| ·p27 在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 第24-25页 |
| ·CyclinD1 在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 第25页 |
| ·Ki-67 在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 第25页 |
| ·乳腺导管癌中p27 的表达与CyclinD1、Ki-67 的相关性 | 第25-27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27-32页 |
| ·微浸润乳腺导管癌组SMA 和相关因子双重免疫组化结果 | 第27-30页 |
| ·各组乳腺导管癌中p27、CyclinD1 等免疫组化结果的比较 | 第30-3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40页 |
| 附录 附图 | 第40-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