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大豆异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GmIFS1和GmCHS7参与植物盐胁迫响应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1 植物应对盐胁迫的机制第13-14页
    1.2 植物细胞的抗氧化系统第14-16页
        1.2.1 植物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第14-15页
        1.2.2 植物的抗氧化酶系统第15页
        1.2.3 植物的非抗氧化酶系统第15-16页
    1.3 大豆异黄酮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第16-17页
    1.4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第17-24页
        1.4.1 大豆中异黄酮的化学性质及提取方法第18-19页
        1.4.2 大豆异黄酮在豆科植物体内的分布第19-20页
        1.4.3 大豆体内异黄酮的积累第20-21页
        1.4.4 异黄酮在植物体内的代谢途径第21-24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7页
第二章 盐胁迫下大豆生长和种子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第27-35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7-29页
        2.2.1 材料的培养第27-28页
        2.2.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3 结果分析第29-32页
        2.3.1 盐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第29-31页
        2.3.2 盐胁迫对不同生长阶段大豆种子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2.4 讨论第32-35页
        2.4.1 盐胁迫对大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第32-33页
        2.4.2 盐胁迫促进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的积累第33-35页
第三章 盐胁迫下大豆幼苗叶和根部组织中异黄酮含量及GmIFS1和GmIFS2基因表达的变化第35-43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5-38页
        3.2.1 材料培养第35-36页
        3.2.2 异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第36页
        3.2.3 IFS1和IFS2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第36页
        3.2.4 RNA的提取和完整性检测第36-37页
        3.2.5 RNA的反转录第37页
        3.2.6 基因的Real-Time PCR反应第37-38页
        3.2.7 数据分析第38页
        3.2.8 统计分析第38页
    3.3 结果分析第38-41页
        3.3.1 盐胁迫对大豆材料叶片中GmIFS1和GmIFS2基因的表达和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第38-40页
        3.3.2 盐胁迫对大豆材料根部中GmIFS1和GmIFS2基因的表达和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3.4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GmCHS7基因表达对大豆子叶发根中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第43-51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4.2.1 材料的培养第43-44页
        4.2.2 菌种及载体第44页
        4.2.3 酶及其它生化试剂第44页
        4.2.4 实验方法第44-45页
    4.3 结果分析第45-47页
        4.3.1 盐胁迫促进了CHS7基因在大豆材料根部和叶部的表达第45-46页
        4.3.2 转GmCHS7基因发根的分子鉴定第46页
        4.3.3 转GmCHS7基因发根的异黄酮含量测定第46-47页
    4.4 讨论第47-51页
第五章 转GmIFS1基因大豆子叶发根的异黄酮含量和耐盐性第51-63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1-57页
        5.2.1 材料培养第51-52页
        5.2.2 菌种及载体第52页
        5.2.3 扩增GmIFS1基因CDS序列的引物设计第52页
        5.2.4 大豆幼苗的叶片RNA的提取与反转录第52页
        5.2.5 IFS1基因的CDS序列扩增第52-53页
        5.2.6 目的片段的回收与连接第53页
        5.2.7 克隆载体的构建第53-54页
        5.2.8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4-55页
        5.2.9 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感受态细胞制备第55页
        5.2.10 质粒转化农杆菌K599第55-56页
        5.2.11 大豆子叶发根的农杆菌转化、培养及盐胁迫第56页
        5.2.12 酶及其它生化试剂第56-57页
    5.3 结果分析第57-61页
        5.3.1 大豆叶片中RNA的提取第57页
        5.3.2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7-61页
        5.3.3 大豆子叶发根的转化及异黄酮含量的测定第61页
        5.3.4 转GmIFS1发根耐盐性分析第61页
    5.4 讨论第61-63页
第六章 转GmIFS1烟草的耐盐性分析第63-71页
    6.1 引言第63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63-68页
        6.2.1 转GmIFS1基因烟草的培养第63-68页
            6.2.2.1 转GmIFS1基因烟草的分子鉴定第64页
            6.2.2.2 转GmIFS1基因烟草DNA水平的拷贝数估算第64页
            6.2.2.3 转GmIFS1基因烟草的半定量分析第64页
            6.2.2.4 转GmIFS1基因烟草的盐胁迫第64-65页
            6.2.2.5 转GmIFS1基因烟草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分析第65页
            6.2.2.6 数据分析第65-68页
    6.4 讨论第68-71页
第七章 转GmCHS7基因烟草耐盐性分析第71-83页
    7.1 引言第71页
    7.2 材料和方法第71-75页
        7.2.1第71-73页
            7.2.1.1 无菌烟草的培养第71-72页
            7.2.1.2 大豆材料的培养第72页
            7.2.1.3 GmCHS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2页
            7.2.1.4 含GmCHS7基因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2-73页
            7.2.1.5 农杆菌的转化第73页
        7.2.2第73-75页
            7.2.2.1 烟草的转化第73页
            7.2.2.2 转GmCHS7基因烟草的DNA分子鉴定第73-74页
            7.2.2.3 转GmCHS7基因烟草DNA水平的拷贝数估算第74页
            7.2.2.4 转GmCHS7基因烟草的半定量分析第74页
            7.2.2.5 转GmCHS7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第74-75页
    7.3 结果分析第75-82页
        7.3.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5-76页
        7.3.2 烟草的转化和PCR分子鉴定第76页
        7.3.3 转GmCHS7基因烟草的耐盐性分析第76页
        7.3.4 转GmCHS7基因烟草叶片中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测定第76-82页
    7.4 讨论分析第82-83页
全文讨论第83-85页
全文结论第85-87页
创新性第87-89页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附录第99-101页
    缩略语(Abbreviations)第99-100页
    大豆发根的DNA提取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投稿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磁性材料缺陷磁记忆信号特征研究
下一篇:过套管和随钻条件下的声波测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