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43页 |
前言 | 第15页 |
1 植物中初级碳同化物的分配 | 第15-27页 |
·淀粉的合成与分解 | 第15-20页 |
·蔗糖的合成与转运 | 第20-24页 |
·植物中初级碳同化物的分配调控 | 第24-27页 |
2 叶绿体内膜上代谢产物转运体的研究 | 第27-37页 |
·叶绿体内膜上的转运体 | 第27-30页 |
·新的质体代谢产物转运体的研究进展 | 第30-36页 |
·代谢产物转运体的进化分析 | 第36-37页 |
3 细菌中lrgA/B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37-40页 |
·胞壁质水解酶与穿孔素 | 第37-38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rgA/B基因 | 第38-39页 |
·细菌中的cid/lrg调控系统 | 第39-40页 |
4 拟南芥中的LrgAB基因 | 第40-41页 |
·植物叶绿体中不存在细菌原有的裂解调控机制 | 第40-41页 |
·拟南芥中LrgAB基因具有新的功能 | 第41页 |
5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41-43页 |
第二章 拟南芥AtLrgB基因的亚细胞定位与表达模式 | 第43-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53页 |
·材料 | 第43页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43页 |
·序列分析与比对 | 第43页 |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CTAB法) | 第43-44页 |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44页 |
·大肠杆菌化学转化方法 | 第44-45页 |
·质粒小提(碱裂解法) | 第45页 |
·农杆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转化 | 第45-46页 |
·基于Gateway技术的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8页 |
·基于Gateway技术的35S:AtLrgB:GFP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拟南芥转基因及筛选 | 第49-50页 |
·GUS蛋白的组织化学染色 | 第50页 |
·植物总RNA提取 | 第50-51页 |
·实时定量PCR | 第51-5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3-57页 |
·AtLrgB蛋白的初步分析 | 第53页 |
·AtLrgB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53-55页 |
·AtLrgB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AtLrgB蛋白定位在叶绿体内膜上 | 第57页 |
·AtLrgB基因在植株地上部分表达,并且其表达受到昼夜调节 | 第57-59页 |
第三章 AtLrgB突变体和过量表达体的表型分析 | 第59-7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6页 |
·材料 | 第59页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59页 |
·T-DNA突变体验证 | 第59-60页 |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60-61页 |
·半定量RT-PCR | 第61-62页 |
·基于Gateway技术的AtLrgB-RNAi载体的构建 | 第62页 |
·基于Gateway技术的35S:AtLrgB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页 |
·PAtLrgB:AtLrgB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63页 |
·Northern blot | 第63-6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6-73页 |
·AtLrgB突变体与AtLrgB-RNAi转基因株系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 第66-71页 |
·AtLrgB基因过量表达体的获得和表型分析 | 第71-73页 |
3 讨论 | 第73-75页 |
·AtLrgB基因是拟南芥正常生长所必需的 | 第73页 |
·AtLrgB基因过量表达对拟南芥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 第73-74页 |
·AtLrgB基因的缺失或过量对于叶肉与叶脉发育的影响是不同的 | 第74-75页 |
第四章 AtLrgB基因的细胞学和生理学功能分析 | 第75-9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5-78页 |
·材料 | 第75页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75页 |
·植物叶片的超薄切片 | 第75-76页 |
·淀粉碘-碘化钾染色和淀粉含量测定 | 第76-77页 |
·元素含量测定 | 第77-78页 |
·蔗糖含量的测定 | 第78页 |
·实时定量PCR | 第7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78-87页 |
·突变体、过量表达体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观察 | 第78-81页 |
·突变体、过量表达体的淀粉染色和淀粉含量测定 | 第81-82页 |
·突变体、过量表达体的元素含量测定 | 第82-84页 |
·突变体,过量表达体的蔗糖含量测定和外源糖处理 | 第84-86页 |
·突变体,过量表达体中淀粉合成限速酶AGPase亚基基因的表达 | 第86-87页 |
3 讨论 | 第87-93页 |
·AtLrgB基因缺失或过量影响叶绿体的发育 | 第87-88页 |
·AtLrgB基因缺失或过量影响碳同化物的分配 | 第88-89页 |
·突变体和过量表达体中碳同化物分配的异常导致了不正常的叶片发育 | 第89-91页 |
·AtLrgB基因直接或间接地调控了碳同化物的分配 | 第91-93页 |
第五章 AtLrgB基因的进化分析 | 第93-10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3-94页 |
·材料 | 第93页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93页 |
·序列分析与比对 | 第93页 |
·35S:AtLrgB-D1与35S:AtLrgB-D2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3-94页 |
·PAtLrgB:AtLrgB-D1与PAtLrgB:AtLrgB-D2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94页 |
2 实验结果 | 第94-99页 |
·AtLrg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94-97页 |
·AtLrrg蛋白的结构域拆分、过量表达与表型弥补 | 第97-99页 |
3 讨论 | 第99-102页 |
·LrgA基因与LrgB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基因融合 | 第99-100页 |
·LrgA结构域与LrgB结构域是AtLrgB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有可能形成复杂的多聚体结构 | 第100-101页 |
·AtLrgB基因从原核生物进化而来,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6页 |
附录1: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第116-117页 |
附录2:培养基及抗生素母液配方和常用缓冲液配方 | 第117-12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