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智能化传播时代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3-25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6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6-2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4页
    论文框架图第24-25页
第一章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与媒介镜像第25-31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概述第25-28页
        一 政府形象与政府媒介形象第26页
        二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第26-28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的新传播语境第28-31页
        一 地方政府传统媒介形象特点第28-29页
        二 地方政府新媒体形象特点第29-31页
第二章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目标与载体第31-49页
    第一节 公众期待与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目标向度第32-37页
        一 亲民、服务型地方政府形象第32-33页
        二 诚信、负责型地方政府形象第33-35页
        三 民主、透明型地方政府形象第35-36页
        四 清廉、高效型地方政府形象第36-37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路径第37-42页
        一 合成镜像:政府程序性行为与媒体呈现第38-39页
        二 网络围观:政府实质性行为与网络拼图第39-41页
        三 关系互动:政府日常性行为与线上线下调适第41-42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的建构框架第42-49页
        一 政府行为约束与实质性作为第44-45页
        二 政务新闻发布与政务新媒体活力第45-46页
        三 政府媒介公关与信息整合传播第46-48页
        四 政务新媒体引导与公众商议性互动第48-49页
第三章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的现状与问题第49-58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现状第49-53页
        一 政府新闻发布的全面推行第50-51页
        二 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建构第51-52页
        三 舆情监测的深度推进第52-53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的问题及原因剖析第53-58页
        一 话语权争夺与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失落第54-55页
        二 “塔西佗陷阱”与地方政府媒介形象恶化第55-56页
        三 沟通失调与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异化第56-58页
第四章 优化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的对策第58-73页
    第一节 优化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的向度第58-63页
        一 嵌入草根的“人文情怀”政府第59-60页
        二 注重舆情引导的“诚信”政府第60-61页
        三 打造政务公开的“阳光”政府第61-62页
        四 实施互联网+的“智慧”政府第62-63页
    第二节 优化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的基本路径第63-67页
        一 强化“互联网+政务”为民服务平台第64-65页
        二 深耕政务微博、微信的融媒传播第65-66页
        三 畅通线上线下互动沟通第66-67页
        四 拓展精准、协同的“大数据”在地服务第67页
    第三节 体察民情与舆情监测和整合传播第67-70页
        一 舆情监测与公众期待“精准对焦”第68-69页
        二 新闻发布与线上线下“精准衔接”第69-70页
    第四节 提升媒介素养和危机公关能力第70-73页
        一 把握话语权,提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第70-71页
        二 把握时度效,提升议程设置能力第71-72页
        三 锤炼真本领,提升新闻发布水平第72-73页
第五章 地方政府领导在媒介形象建构中的作为第73-85页
    第一节 提升地方干部的全员媒介素养第73-77页
        一 以导向为本,树立正确的媒介观第73-75页
        二 以能力为基,强化与媒体打交道的本领第75-76页
        三 以管理为要,强化与媒体关系调控第76-77页
    第二节 提升全媒体沟通能力第77-80页
        一 强化全媒体话语权意识第77-78页
        二 创新全媒体沟通方式第78-79页
        三 依法加强网络治理第79-80页
    第三节 提升危机传播的领导艺术第80-85页
        一 危机管理: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的关键节点第80-81页
        二 机制建构:政府媒介形象应急管理的基础第81-82页
        三 责任担当:危机应对的地方政府领导作为第82-83页
        四 善治有为:提高网络危机应对能力第83-85页
结语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作曲与情感识别研究
下一篇:小学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提升对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