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息论论文--信道编码理论论文

基于距离谱的极化码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英文缩写语对照表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极化码研究概况第15-17页
    1.2 信道编码的距离谱和性能界概述第17-19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9-20页
        1.3.1 极化码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第19页
        1.3.2 PCSPC的理论分析与性能优化第19-20页
        1.3.3 三维极化码的理论分析与优化设计第20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0-21页
    1.5 本章参考文献第21-29页
第二章 信道编码的分析理论与极化码原理第29-47页
    2.1 信道编码的分析理论第29-32页
        2.1.1 距离谱第29-30页
        2.1.2 性能界第30-31页
        2.1.3 EXIT图原理第31-32页
    2.2 极化码原理第32-43页
        2.2.1 信道极化第32-36页
        2.2.2 极化信道可靠度计算第36-38页
        2.2.3 极化码的编码第38-39页
        2.2.4 极化码译码第39-43页
        2.2.5 极化码的理论性能分析第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2.4 本章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三章 极化码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第47-77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基于2×2内核矩阵的极化码的理论分析第48-58页
        3.2.1 距离谱搜索算法第48-50页
        3.2.2 距离谱分布第50-52页
        3.2.3 理论性能分析第52-55页
        3.2.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3.3 基于3×3内核矩阵的极化码的理论分析第58-68页
        3.3.1 基于3×3内核矩阵的极化码第58-60页
        3.3.2 距离谱分布第60-63页
        3.3.3 理论性能分析第63-66页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3.4 ISI信道中极化码的传输设计第68-72页
        3.4.1 ISI信道传输模型第68-69页
        3.4.2 均衡与极化码译码的联合接收方案第69-71页
        3.4.3 仿真结果第71-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3.6 本章参考文献第73-77页
第四章 PCSPC的理论分析与性能优化第77-105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系统模型第78-80页
        4.2.1 PCSPC编码结构第78-79页
        4.2.2 PCSPC译码结构第79-80页
    4.3 PCSPC的理论分析第80-86页
        4.3.1 PCSPC的距离谱第80-83页
        4.3.2 PCSPC的性能界分析第83-84页
        4.3.3 PCSPC迭代译码结构的收敛性分析第84-86页
    4.4 PCSPC的性能优化第86-102页
        4.4.1 基于S-EXIT图的PCSPC的性能优化第86-90页
        4.4.2 基于MWMSE准则的PCSPC的性能优化第90-99页
        4.4.3 SSCL译码方案第99-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页
    4.6 本章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第五章 3D-PC的理论分析与优化设计第105-123页
    5.1 引言第105页
    5.2 3D-PC编译码结构第105-108页
        5.2.1 3D-PC编码结构第106-107页
        5.2.2 3D-PC译码结构第107-108页
    5.3 3D-PC距离分析第108-116页
        5.3.1 3D-PC的距离谱第108-115页
        5.3.2 有限码长最小距离分析第115-116页
    5.4 3D-PC的收敛性分析第116-118页
    5.5 3D-PC的优化设计第118-119页
    5.6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19-121页
        5.6.1 性能分析第119-120页
        5.6.2 复杂度分析第120-121页
    5.7 本章小结第121页
    5.8 本章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3-125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123-12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网络物理层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协作缓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