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3页 |
第2章 复合型新能源 | 第13-19页 |
2.1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 第13-15页 |
2.1.1 风机发电模型 | 第13页 |
2.1.2 光伏发电模型 | 第13-14页 |
2.1.3 可再生能源预测模型 | 第14-15页 |
2.2 蓄能技术 | 第15-17页 |
2.2.1 电池储能系统模型 | 第15-16页 |
2.2.2 蓄冰空调及蓄热式电锅炉模型 | 第16-17页 |
2.3 热泵技术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基于复合型新能源的微网架构 | 第19-29页 |
3.1 微网架构概念 | 第19页 |
3.2 复合型新能源微网架构 | 第19-26页 |
3.2.1 设计原则 | 第19-20页 |
3.2.2 能流网络 | 第20-21页 |
3.2.3 能量系统的控制管理 | 第21-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第4章 复合型新能源微网优化设计 | 第29-35页 |
4.1 模型概述 | 第29-30页 |
4.2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第30-34页 |
4.2.1 目标函数的选取 | 第30-31页 |
4.2.2 约束条件 | 第31-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 | 第35-59页 |
5.1 实例选取 | 第35-39页 |
5.1.1 基本概况 | 第35页 |
5.1.2 基础资料分析 | 第35-37页 |
5.1.3 能源供需关系 | 第37-38页 |
5.1.4 设备参数 | 第38-39页 |
5.2 供冷期优化运行结果 | 第39-51页 |
5.2.1 典型日电/冷负荷需求和光伏发电数据 | 第40-41页 |
5.2.2 不同冷负荷下的经济性优化配比 | 第41-46页 |
5.2.3 典型冷负荷日经济性和环保性目标运行对比分析 | 第46-51页 |
5.3 采暖期优化运行结果 | 第51-58页 |
5.3.1 典型日电/热负荷需求和光伏发电数据 | 第51-52页 |
5.3.2 不同热负荷下的经济性优化配比 | 第52-54页 |
5.3.3 典型热负荷日经济性和环保性目标运行对比分析 | 第54-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