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符号列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风电的发展 | 第15-16页 |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所面临的问题 | 第18页 |
·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控制方法综述 | 第18-25页 |
·风力发电机组桨距控制方法 | 第18-20页 |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风电机组的基本理论与变桨距系统 | 第27-40页 |
·空气动力学原理 | 第27-31页 |
·叶素理论 | 第27-28页 |
·风能计算 | 第28页 |
·风能利用系数与贝兹理论 | 第28-31页 |
·风速特性分析 | 第31-33页 |
·风切变效应 | 第31-32页 |
·塔影效应 | 第32-33页 |
·变桨距风力机组的运行状态 | 第33-34页 |
·启动状态 | 第33-34页 |
·欠功率状态 | 第34页 |
·额定功率状态 | 第34页 |
·变桨距系统的原理与结构 | 第34-38页 |
·变桨距调节原理 | 第34-36页 |
·变桨距系统分类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基于RBF神经网络自整定PID统一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 第40-58页 |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模型 | 第40-45页 |
·风轮气动特性模型 | 第40-42页 |
·传动链模型 | 第42-43页 |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模型 | 第43页 |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风速模型 | 第44-45页 |
·基于RBF神经网络参数自整定PID电动变桨距控制 | 第45-51页 |
·统一变桨距功率控制 | 第45页 |
·PID变桨距控制 | 第45-46页 |
·RBFNN PID变桨距控制 | 第46-51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多变量LQG最优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 第58-86页 |
·多变量LQG控制策略 | 第58-61页 |
·前馈—反馈控制结构 | 第61-65页 |
·前馈控制 | 第61-63页 |
·LQG反馈控制 | 第63-65页 |
·独立变桨距风电机组模型分析 | 第65-71页 |
·线性化空气动力学变换 | 第66-67页 |
·周期线性模型 | 第67-68页 |
·Coleman变换 | 第68-69页 |
·线性定常系统模型 | 第69-71页 |
·风速模型辨识 | 第71-74页 |
·随机游走过程 | 第72-73页 |
·运用随机游走技术估算风机模型 | 第73-74页 |
·独立变桨距风电机组的多变量控制 | 第74-79页 |
·LQG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 第74-75页 |
·前馈风速扰动抑制 | 第75-77页 |
·带卡尔曼滤波器的前馈-反馈LQG最优控制 | 第77-79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9-85页 |
·时域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9-84页 |
·频率响应结果及分析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风机电动变桨距系统设计及半实物仿真实验研究 | 第86-100页 |
·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设计 | 第86-88页 |
·变桨距驱动力计算 | 第88-91页 |
·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 | 第91-92页 |
·半实物仿真实验台实验分析 | 第92-99页 |
·坐标系说明 | 第92-9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4-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附录 3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参数 | 第108-10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