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散货贸易下信用证结算风险防范研究--基于JIDD企业的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2章 JIDD公司的国际信用证使用及管理状况 | 第15-25页 |
2.1 JIDD公司业务及经营状况 | 第15-17页 |
2.1.1 JIDD公司整体概况 | 第15-16页 |
2.1.2 JIDD公司业务状况 | 第16-17页 |
2.2 信用证在河北省外贸中的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2.3 JIDD公司国际信用证主要架构及管理现状 | 第18-19页 |
2.4 JIDD公司国际信用证结算中的风险 | 第19-25页 |
2.4.1 下游需求方恶意拒付与拖欠风险 | 第21-22页 |
2.4.2 交易对手付款能力丧失的风险 | 第22页 |
2.4.3 信用证软条款风险 | 第22-23页 |
2.4.4 信用证架构下贸易链过长导致的风险 | 第23-24页 |
2.4.5 信用证条款及交单单据本身存在的风险 | 第24-25页 |
第3章 JIDD公司在信用证结算中产生风险的原因 | 第25-32页 |
3.1 外部原因 | 第25-27页 |
3.1.1 大宗散货市场或政策的变化 | 第25页 |
3.1.2 对手方不良信誉 | 第25-26页 |
3.1.3 汇兑损失风险 | 第26-27页 |
3.2 内部原因 | 第27-32页 |
3.2.1 对信用证结算风险缺乏防范意识 | 第27页 |
3.2.2 对客户的资信管理欠缺 | 第27-28页 |
3.2.3 公司内部缺乏独立中间部门 | 第28-29页 |
3.2.4 贸易合约内容缺乏足够监管 | 第29页 |
3.2.5 员工缺乏相关培训 | 第29-31页 |
3.2.6 部门间的配合与理解不足 | 第31-32页 |
第4章 JIDD公司防范信用证结算风险的措施 | 第32-44页 |
4.1 加强公司内部国际结算风险的管理 | 第32-37页 |
4.1.1 成立独立部门并加强其职权 | 第32-33页 |
4.1.2 加强对客户资信调査与管理 | 第33-34页 |
4.1.3 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 | 第34页 |
4.1.4 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 第34-35页 |
4.1.5 加强公司ERP使用与管理 | 第35-36页 |
4.1.6 加强公司员工培训 | 第36-37页 |
4.2 不同信用证架构的风险管理 | 第37-42页 |
4.2.1 出口信用证架构风险防范 | 第37-38页 |
4.2.2 进口信用证架构风险防范 | 第38页 |
4.2.3 背对背信用证架构风险防范 | 第38-39页 |
4.2.4 前背对背信用证架构风险防范 | 第39-40页 |
4.2.5 信用证架构下的授信额度使用管理 | 第40-42页 |
4.3 其他具体防范措施 | 第42-44页 |
4.3.1 对汇兑损失过大风险的防范 | 第42-43页 |
4.3.2 贸易术语的选择 | 第43页 |
4.3.3 部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44-46页 |
5.1 结论 | 第44-45页 |
5.2 可能的创新 | 第45页 |
5.3 本文不足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