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8-40页 |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 | 第8-2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21页 |
1.2 研究内容、思路 | 第21-2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2.3 重点和难点 | 第22-23页 |
1.2.4 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1.3 田野点介绍及相关说明 | 第25-31页 |
1.3.1 田野点及调查对象介绍 | 第25-26页 |
1.3.2 相关概念说明 | 第26-2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4 研究的理论准备、分析框架 | 第31-40页 |
1.4.1 研究的理论准备 | 第31-37页 |
1.4.2 论文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学术史回顾 | 第40-61页 |
2.1 国外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 第40-51页 |
2.2 国内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 第51-59页 |
2.3 对相关研究现状的述评 | 第59-61页 |
第三章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的防治 | 第61-84页 |
3.1 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流行总体趋势及防治挑战 | 第61-66页 |
3.2 社会组织参与防治的特点与现状 | 第66-70页 |
3.3 甘肃省艾滋病流行概况 | 第70-76页 |
3.4 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防控艾滋病情况与分析 | 第76-84页 |
第四章 宗教组织——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行动的个案研究 | 第84-125页 |
4.1 宗教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 第84-94页 |
4.2 宗教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行动概述 | 第94-99页 |
4.3 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艾滋病行动个案 | 第99-116页 |
4.4 对清真寺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 第116-123页 |
4.5 清真寺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 第123-125页 |
第五章 MSM组织参与行为干预行动的个案研究 | 第125-157页 |
5.1 艾滋病与男男性接触者 | 第125-131页 |
5.2 MSM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 第131-136页 |
5.3 “牵手”工作组行为干预的行动个案 | 第136-150页 |
5.4 对MSM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 第150-156页 |
5.5 MSM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 第156-157页 |
第六章 PLWHA关爱组织参与关怀救助行动的个案研究 | 第157-193页 |
6.1 艾滋病患者(PLWHA)与艾滋病 | 第157-163页 |
6.2 PLWHA关爱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 第163-165页 |
6.3 感染者同盟-诚爱家园关怀救助行动个案 | 第165-186页 |
6.4 对PLWHA关爱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 第186-192页 |
6.5 PLWHA关爱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 第192-193页 |
第七章 余论 | 第193-200页 |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193-195页 |
7.2 民族学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思考 | 第195-197页 |
7.3 对当前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建议 | 第197-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3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34-235页 |
致谢 | 第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