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强直弱交受端电网直流功率安全馈入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交直流混合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短路比 | 第10-11页 |
1.2.2 换相失败 | 第11-12页 |
1.2.3 受端电网直流接入能力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强直弱交受端电网分析 | 第15-20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电压稳定性恶化问题 | 第15-17页 |
2.3 受端无功支撑不足问题 | 第17-18页 |
2.4 动态负荷失稳问题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弱受端电网开机优化策略 | 第20-29页 |
3.1 引言 | 第20-21页 |
3.2 机组电压支撑能力排序分析 | 第21-24页 |
3.2.1 基于支路潮流转移熵的故障排序模型 | 第22-23页 |
3.2.2 母线电压暂降指标 | 第23-24页 |
3.2.3 基于电气距离的电压支撑能力计算 | 第24页 |
3.3 仿真分析 | 第24-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弱受端电网无功补偿配置策略 | 第29-42页 |
4.1 引言 | 第29-30页 |
4.2 无功补偿主要设备 | 第30-32页 |
4.3 基于耦合度指标的无功补偿投切策略 | 第32-33页 |
4.4 无功补偿配置策略仿真分析 | 第33-41页 |
4.4.1 电容器投切策略仿真分析 | 第33-38页 |
4.4.2 调相机集中无功补偿仿真分析 | 第38-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弱受端电网负荷模型分配策略 | 第42-52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静态负荷模型与动态负荷模型比较分析 | 第42-44页 |
5.3 感应电动机失稳机理研究 | 第44-48页 |
5.4 感应电动机负荷比例影响分析 | 第48-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