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词 | 第10-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体内代谢产物 | 第18-23页 |
1.1.1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第18-19页 |
1.1.2 扩张血管 | 第19页 |
1.1.3 糖尿病 | 第19-20页 |
1.1.4 糖尿病的并发症的治疗 | 第20-21页 |
1.1.5 高血脂病 | 第21页 |
1.1.6 阿尔茨海默病 | 第21-22页 |
1.1.7 葛根素的体内代谢 | 第22-23页 |
1.2 葛根素衍生物的合成和药理作用 | 第23-25页 |
1.2.1 4'位羟基的修饰 | 第23页 |
1.2.2 4'和7位羟基的修饰 | 第23页 |
1.2.3 7位羟基的修饰 | 第23-24页 |
1.2.4 糖环的修饰 | 第24-25页 |
1.3 葛根素的制剂优化 | 第25-30页 |
1.3.1 磷脂复合物技术 | 第25-26页 |
1.3.2 微乳与自微乳给药系统 | 第26-28页 |
1.3.3 纳米粒和固体脂质纳米粒 | 第28-29页 |
1.3.4 脂质体技术 | 第29-30页 |
1.4 葡酮胺的研究概况 | 第30-31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31-32页 |
第2章 异黄酮碳苷类化合物的全合成方法研究 | 第32-50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32-36页 |
2.1.1 异黄酮碳苷的传统查尔酮合成路线 | 第32-34页 |
2.1.2 异黄酮碳苷的两种全合成新方法的研发 | 第34-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44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6页 |
2.2.2 基于改良的查尔酮途径的6-叔丁基葛根素的全合成方法 | 第36-41页 |
2.2.3 基于脱氧安息香途径的两种异黄酮碳苷的全合成方法 | 第41-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2.3.1 基于改良的查尔酮途径的6-叔丁基葛根素的全合成 | 第44-47页 |
2.3.2 基于脱氧安息香途径的两种异黄酮碳苷的全合成 | 第47-48页 |
2.3.3 新式脱氧安息香合成路线的优点 | 第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基于乙基取代策略的葡酮胺的全合成 | 第50-68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50-55页 |
3.1.1 全合成葛根素的前期探索 | 第50-52页 |
3.1.2 Lee的葛根素全合成方法 | 第52-53页 |
3.1.3 全合成葛根素的乙基取代策略 | 第53-55页 |
3.1.4 葡酮胺的合成 | 第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63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5页 |
3.2.2 基于脱氧安息香途径的葛根素的全合成 | 第55-59页 |
3.2.3 基于改良的查尔酮途径的葛根素的全合成 | 第59-63页 |
3.2.4 葡酮胺的合成 | 第6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3.3.1 基于脱氧安息香途径的葛根素的全合成 | 第63-66页 |
3.3.2 基于改良的查尔酮途径的葛根素的全合成 | 第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葡酮胺-大豆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68-84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6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8-7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8-69页 |
4.2.2 葛胺酮的纯度检测 | 第69页 |
4.2.3 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 第69-70页 |
4.2.4 复合率的测定 | 第70页 |
4.2.5 G20-磷脂复合物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70-71页 |
4.2.6 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磷脂复合物 | 第71页 |
4.2.7 大鼠血浆中葡酮胺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71-73页 |
4.2.8 葡酮胺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73-7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74-83页 |
4.3.1 葛胺酮的纯度检测 | 第74-75页 |
4.3.2 G20磷脂复合物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75-76页 |
4.3.3 X射线衍射分析鉴定磷脂复合物 | 第76-77页 |
4.3.4 大鼠血浆中葡酮胺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77-80页 |
4.3.5 葡酮胺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80-83页 |
4.4 讨论 | 第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葡酮胺微乳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84-94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84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84-87页 |
5.2.1 实验仪器试剂和动物 | 第84-85页 |
5.2.2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85页 |
5.2.3 筛选G20微乳配方 | 第85-86页 |
5.2.4 G20微乳体外性质考察 | 第86页 |
5.2.5 大鼠血浆中葡酮胺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86页 |
5.2.6 葡酮胺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86-87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7-92页 |
5.3.1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87页 |
5.3.2 筛选G20微乳配方 | 第87-88页 |
5.3.3 G20微乳体外性质考察 | 第88页 |
5.3.4 大鼠血浆中葡酮胺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88-89页 |
5.3.5 葡酮胺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89-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6章 葡酮胺固定化树脂的制备 | 第94-100页 |
6.1 实验设计 | 第94-95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95-96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95页 |
6.2.2 葛胺酮固定化树脂的制备 | 第95-9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6-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4页 |
附录 | 第114-17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