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1-12页 |
2.1.1 老年人口 | 第11页 |
2.1.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第11-1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2.2.1 养老保险生存公平与劳动公平理论 | 第12-13页 |
2.2.2 农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理论 | 第13页 |
2.2.3 生活质量理论 | 第13-15页 |
2.3 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3.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第15页 |
2.3.2 生活质量 | 第15-17页 |
2.3.3 养老保险与生活质量 | 第17-19页 |
2.3.4 小结 | 第19-20页 |
3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 第20-28页 |
3.1 调查方法与说明 | 第20-22页 |
3.1.1 调查方法的选择 | 第20页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内容 | 第20页 |
3.1.3 抽样方法和调研地点选择 | 第20-21页 |
3.1.4 问卷数据质量分析 | 第21-22页 |
3.2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 第22-25页 |
3.2.1 个人及家庭特征信息 | 第22-24页 |
3.2.2 养老保险基本信息 | 第24-25页 |
3.3 农村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分析 | 第25-28页 |
3.3.1 整体生活质量分析 | 第25-26页 |
3.3.2 生活质量各维度分析 | 第26-28页 |
4 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8-35页 |
4.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4.1.1 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4.1.2 理论模型构建 | 第29页 |
4.2 变量的选取和说明 | 第29-31页 |
4.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说明 | 第31-35页 |
4.3.1 参保情况对经济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2 参保情况对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3 参保情况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3页 |
4.3.4 参保情况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5 参保情况对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5 总结与政策启示 | 第35-40页 |
5.1 总结 | 第35-37页 |
5.1.1 对研究结果的小结 | 第35-36页 |
5.1.2 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第36-37页 |
5.2 相关政策启示 | 第37-38页 |
5.2.1 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激励机制 | 第37页 |
5.2.2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和待遇水平 | 第37页 |
5.2.3 加大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 第37-38页 |
5.2.4 提升农村地区子女养老与土地养老的辅助作用 | 第38页 |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