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漆酶的分布 | 第10-11页 |
1.3 漆酶的理化性质 | 第11-14页 |
1.3.1 漆酶基本结构及活性位点 | 第11-12页 |
1.3.2 漆酶底物氧化机理 | 第12页 |
1.3.3 漆酶-介体系统 | 第12-13页 |
1.3.4 漆酶基因突变及蛋白工程 | 第13-14页 |
1.4 漆酶的异源表达 | 第14-16页 |
1.4.1 不同来源的漆酶基因异源表达 | 第14页 |
1.4.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4页 |
1.4.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14-16页 |
1.5 漆酶的应用 | 第16-19页 |
1.5.1 印染废水降解 | 第16-17页 |
1.5.2 生物能源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5.3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5.4 纸浆工业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5.5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6 有机合成的应用 | 第18-19页 |
2 菌株LC01的鉴定、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19-36页 |
2.1 材料 | 第19-20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19页 |
2.1.2 试剂与试剂盒 | 第19页 |
2.1.3 培养基 | 第19-20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4页 |
2.2.1 产漆酶菌株LC01的鉴定 | 第20-21页 |
2.2.2 菌株LC01的生长特性 | 第21页 |
2.2.3 菌株LC01产芽孢漆酶的酶活曲线 | 第21页 |
2.2.4 漆酶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5 菌株LC01漆酶基因的PCR扩增 | 第22页 |
2.2.6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2-23页 |
2.2.7 对漆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24页 |
2.2.8 毕赤酵母的转化与筛选 | 第24页 |
2.2.9 短小芽孢杆菌重组菌株的培养曲线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2.3.1 菌株LC01的鉴定 | 第24-27页 |
2.3.2 菌株LC01的生长特性结果 | 第27-28页 |
2.3.3 菌株LC01产芽孢漆酶的酶活曲线 | 第28-29页 |
2.3.4 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2.3.5 重组表达载体的验证 | 第30页 |
2.3.6 短小芽孢杆菌LC0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33页 |
2.3.7 转化子的筛选 | 第33页 |
2.3.8 重组菌株LC01的产酶曲线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短小芽孢杆菌重组漆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 第36-50页 |
3.1 材料 | 第36-37页 |
3.1.1 菌株 | 第36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3.1.3 培养基配方 | 第37页 |
3.1.4 实验器材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41页 |
3.2.1 短小芽孢杆菌重组漆酶制备和粗酶浓缩 | 第37页 |
3.2.2 短小芽孢杆菌LC01重组漆酶的纯化 | 第37-38页 |
3.2.3 漆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页 |
3.2.4 重组漆酶的SDS-PAGE检测和蛋白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3.2.5 pH对漆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页 |
3.2.6 温度对漆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7 动力学常数测定 | 第40页 |
3.2.8 抑制剂及有机溶剂对重组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3.2.9 金属离子对重组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3.2.10 重组漆酶的染料脱色 | 第40-41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49页 |
3.3.1 重组漆酶的SDS-PAGE分析 | 第41-42页 |
3.3.2 pH对菌株LC01重组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温度对菌株LC01重组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4 重组漆酶的动力学常数 | 第44-45页 |
3.3.5 抑制剂及有机溶剂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6 金属离子对漆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7 重组漆酶的染料脱色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