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38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模型 | 第10-35页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规模影响动因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规模影响动因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对新兴经济体国际储备规模影响动因的相关研究 | 第17-22页 |
·关于外汇储备规模测度的几个经典模型 | 第22-35页 |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6-38页 |
第2章 全球外汇储备发展轨迹与东亚高额外汇储备形成动因 | 第38-71页 |
·全球外汇储备发展轨迹与特征 | 第38-49页 |
·以黄金和白银为主的贵金属储备时期(19 世纪中叶之前) | 第39-40页 |
·以黄金和外汇为主的双重储备时期(19 世纪中叶~1973 年) | 第40-42页 |
·以黄金和多种币种并存的多元储备时期(1973 年至今) | 第42-43页 |
·1990 年代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变动新特征 | 第43-49页 |
·东亚高额外汇储备形成动因 | 第49-62页 |
·以东亚区域产业循环机制为基础的生产模式与全球经济失衡 | 第49-57页 |
·隐蔽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 | 第57-59页 |
·金融危机的预防性需求与危机预防工具缺失之间的矛盾 | 第59-62页 |
·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 第62-71页 |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 第62-63页 |
·相关变量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 第63-66页 |
·综合评价演算过程 | 第66-69页 |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第3章 东亚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研究 | 第71-103页 |
·东亚外汇储备规模的定性分析 | 第71-90页 |
·东亚国际储备资产质量 | 第72-76页 |
·东亚国际清偿力来源与稳定程度 | 第76-81页 |
·东亚国际收支动向 | 第81-86页 |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态度 | 第86-90页 |
·东亚外汇储备规模的定量分析 | 第90-97页 |
·外汇储备与进口比例之比 | 第91-92页 |
·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之比 | 第92-96页 |
·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之比 | 第96-97页 |
·东亚主要新兴经济体最优外汇储备规模——基于危机预防模型的分析 | 第97-103页 |
·模型设计 | 第97-98页 |
·变量估计 | 第98-101页 |
·结果分析 | 第101-103页 |
第4章 东亚外汇管理体制及展望 | 第103-135页 |
·现行主要外汇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 第103-111页 |
·主要发达国家现行外汇管理体制 | 第103-106页 |
·东亚主要经济体现行外汇管理体制 | 第106-110页 |
·发达国家与东亚主要经济体外汇管理体制的比较 | 第110-111页 |
·东亚区域金融稳定器——外汇储备库 | 第111-124页 |
·东亚金融合作历程回顾:从清迈协议到东亚外汇储备库 | 第111-113页 |
·东亚外汇储备库收益成本分析 | 第113-121页 |
·金融危机下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的意义 | 第121-124页 |
·东亚各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必要途径——主权财富基金 | 第124-135页 |
·主权财富基金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 第124-126页 |
·亚洲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与发展概况 | 第126-131页 |
·东亚各国发展主权财富基金的必要性 | 第131-135页 |
第5章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现状与战略选择 | 第135-172页 |
·中国外汇储备的历史沿革与规模分析 | 第135-146页 |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历史沿革 | 第135-141页 |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测量——基于Frenkel 模型的协整验证 | 第141-146页 |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第146-159页 |
·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146-153页 |
·外汇储备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第153-157页 |
·外汇储备变动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 | 第157-159页 |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战略选择 | 第159-172页 |
·加强区域外汇储备库建设 | 第159-161页 |
·大力发展主权财富基金 | 第161-166页 |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 第166-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4-185页 |
后记 | 第185-186页 |
论文摘要 | 第186-189页 |
Abstract | 第18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