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

致谢第9-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4-36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4-2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32页
        1.2.1 屈曲约束支撑研究现状第26-29页
        1.2.2 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研究现状第29-30页
        1.2.3 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研究现状第30-31页
        1.2.4 屈曲约束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研究现状第31-32页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32-36页
        1.3.1 研究目的第32页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2-33页
        1.3.3 技术路线第33-34页
        1.3.4 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试验第36-66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36-42页
        2.2.1 试件的选取第36-37页
        2.2.2 试件的设计、制作与安装第37-42页
    2.3 材性试验第42-44页
        2.3.1 钢材的材性试验第42-43页
        2.3.2 混凝土的材性第43页
        2.3.3 螺栓的材性第43-44页
        2.3.4 抗剪栓钉的材性第44页
    2.4 试验方案第44-49页
        2.4.1 加载方案第44-46页
        2.4.2 量测内容第46-49页
    2.5 试验现象观察第49-62页
        2.5.1 试件BCF1第49-55页
        2.5.2 试件BCF2第55-61页
        2.5.3 试验现象总结第61-62页
    2.6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2.7 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第66-102页
    3.1 引言第66页
    3.2 抗震性能分析第66-74页
        3.2.1 荷载-位移(P-Δ)骨架曲线第66-67页
        3.2.2 骨架曲线的特征点第67-68页
        3.2.3 承载力退化第68-70页
        3.2.4 刚度退化第70-71页
        3.2.5 延性系数第71-73页
        3.2.6 耗能能力第73-74页
    3.3 破坏模态分析第74-99页
        3.3.1 楼板裂缝分布与发展第74-78页
        3.3.2 组合柱的钢管应变分析第78-86页
        3.3.3 组合梁的钢梁应变分析第86-91页
        3.3.4 栓钉的应变分析第91-92页
        3.3.5 端板的应变分析第92-95页
        3.3.6 屈曲约束支撑的应变分析第95-98页
        3.3.7 塑性铰分布第98-99页
    3.4 小结第99-102页
第四章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计算方法第102-126页
    4.1 引言第102-103页
    4.2 基于纤维模型的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计算方法第103-117页
        4.2.1 纤维模型理论第103页
        4.2.2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纤维模型第103-104页
        4.2.3 材料本构模型第104-110页
        4.2.4 单元构件非线性纤维模型第110-114页
        4.2.5 OpenSees模型的试验验证第114-117页
    4.3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计算方法第117-120页
        4.3.1 材料本构模型第117页
        4.3.2 钢管混凝土柱和组合梁的简化计算模型第117-118页
        4.3.3 屈曲约束支撑简化计算模型第118页
        4.3.4 单边螺栓连接组合节点简化计算模型第118-119页
        4.3.5 Perform-3D模型的试验验证第119-120页
    4.4 基于杆件模型的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计算方法第120-125页
        4.4.1 钢管混凝土柱简化计算模型第120-122页
        4.4.2 组合梁简化计算模型第122页
        4.4.3 单边螺栓连接组合节点简化计算模型第122-123页
        4.4.4 屈曲约束支撑简化计算模型第123页
        4.4.5 SAP2000模型的试验验证第123-125页
    4.5 小结第125-126页
第五章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基于位移法的抗震分析第126-158页
    5.1 引言第126页
    5.2 基于位移的抗震分析方法第126-131页
        5.2.1 Q模型方法第126-127页
        5.2.2 目标位移法第127-128页
        5.2.3 能力谱法第128-131页
    5.3 基于位移法的抗震分析第131-156页
        5.3.1 工程概况第131-133页
        5.3.2 基于位移法的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第133-140页
        5.3.3 节点刚度变化的影响第140-147页
        5.3.4 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方式的影响第147-153页
        5.3.5 普通支撑框架与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对比第153-156页
    5.4 小结第156-158页
第六章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基于能量法的抗震分析第158-192页
    6.1 引言第158页
    6.2 基于能量的抗震分析方法第158-161页
        6.2.1 能量方程第158-159页
        6.2.2 相对能量方程第159-160页
        6.2.3 绝对能量方程第160页
        6.2.4 相对能量方程和绝对能量方程的区别第160页
        6.2.5 基于能量的结构损伤分析第160-161页
    6.3 基于能量法的抗震分析第161-190页
        6.3.1 地震波的选取第161页
        6.3.2 基于能量的屈曲约束支撑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第161-167页
        6.3.3 节点刚度变化的影响第167-178页
        6.3.4 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方式的影响第178-186页
        6.3.5 普通支撑与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对比第186-190页
    6.4 小结第190-192页
第七章 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92-212页
    7.1 引言第192页
    7.2 设计流程第192-193页
    7.3 构件与节点设计第193-202页
        7.3.1 钢管混凝土柱设计第193-195页
        7.3.2 组合梁设计第195-197页
        7.3.3 单边螺栓连接梁柱组合节点设计第197-199页
        7.3.4 屈曲约束支撑设计第199-202页
    7.4 算例第202-209页
        7.4.1 工程概况第202页
        7.4.2 截面选择及验算第202-204页
        7.4.3 基于位移法评价第204-206页
        7.4.4 基于能量法评价第206-209页
    7.5 小结第209-212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212-216页
    8.1 结论第212-214页
    8.2 创新点第214-215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215-216页
参考文献第216-2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228-230页

论文共2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干旱覆膜滴灌土壤有机物料腐解特征及对有机碳影响
下一篇:疣孢漆斑菌酶系对玉米秸秆木质素影响及酶解增效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