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采煤沉陷区水环境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采煤沉陷区富营养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采煤沉陷区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量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3.4 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样品与方法 | 第18-28页 |
2.1 采煤沉陷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2.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6页 |
2.2.1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2.2.2 气象与水文 | 第21页 |
2.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2.2.4 沉陷区现状 | 第22-26页 |
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6-28页 |
2.3.1 样品采集 | 第26页 |
2.3.2 样品处理与测试分析 | 第26-27页 |
2.3.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沉陷区水质指标含量与分布特征 | 第28-40页 |
3.1 常规水化学指标含量与特征 | 第28-31页 |
3.1.1 主要离子组成及含量 | 第28-30页 |
3.1.2 水化学类型特征 | 第30-31页 |
3.2 氮磷指标含量与分布 | 第31-35页 |
3.2.1 氮磷指标含量 | 第31-33页 |
3.2.2 氮磷指标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3.3 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特征 | 第35-38页 |
3.3.1 重金属含量 | 第35-37页 |
3.3.2 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采煤沉陷区水质影响因素及评价 | 第40-66页 |
4.1 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57页 |
4.1.1 常规水化学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 第40-47页 |
4.1.2 氮磷含量分布影响因素 | 第47-51页 |
4.1.3 重金属含量分布影响因素 | 第51-57页 |
4.2 采煤沉陷区水质评价 | 第57-65页 |
4.2.1 地表水水质评价 | 第57-62页 |
4.2.2 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62-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采煤沉陷区水质变化趋势 | 第66-80页 |
5.1 水化学指标变化趋势 | 第66-72页 |
5.2 氮磷变化趋势 | 第72-76页 |
5.3 重金属变化趋势 | 第76-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