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冕物质抛射爆发机制与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51页 |
1.1 CME的观测简介 | 第20-23页 |
1.2 CME的爆发机制 | 第23-27页 |
1.2.1 整体图像 | 第23-25页 |
1.2.2 灾变模型 | 第25-27页 |
1.3 CME的传播 | 第27-41页 |
1.3.1 获取三维传播参数 | 第28-31页 |
1.3.2 加速与减速 | 第31-33页 |
1.3.3 偏转传播 | 第33-37页 |
1.3.4 形变 | 第37-41页 |
1.4 行星际磁云 | 第41-46页 |
1.4.1 观测 | 第41-42页 |
1.4.2 理论模型 | 第42-46页 |
1.5 CME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6-49页 |
1.6 小结 | 第49-51页 |
第2章 数值模拟方法的介绍 | 第51-61页 |
2.1 多步隐格式方法 | 第51-55页 |
2.2 磁绳的浮现 | 第55-56页 |
2.3 磁场重联及数值计算中对重联的抑制 | 第56-61页 |
第3章 CME的爆发机制-灾变模型 | 第61-71页 |
3.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62-66页 |
3.2 灾变及相关的能量分析 | 第66-68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68-71页 |
第4章 CME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偏转 | 第71-95页 |
4.1 CME自动预报系统-iCAF | 第71-77页 |
4.1.1 iCAF简介 | 第71-72页 |
4.1.2 DIPS模型简介 | 第72-74页 |
4.1.3 CME偏转对iCAF预报结果的影响 | 第74-77页 |
4.2 数值模拟研究 | 第77-92页 |
4.2.1 方法 | 第77-79页 |
4.2.2 过程与结果 | 第79-88页 |
4.2.3 与DIPS模型的比较 | 第88-90页 |
4.2.4 太阳风速度的选取对DIPS模型的影响 | 第90-92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92-95页 |
第5章 CME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形变 | 第95-117页 |
5.1 形变对局地磁云参数拟合的影响 | 第96-111页 |
5.1.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96-99页 |
5.1.2 磁云参数拟合模型 | 第99-104页 |
5.1.3 磁云参数拟合与数值模拟的比较 | 第104-108页 |
5.1.4 关于磁云参数拟合的讨论 | 第108-111页 |
5.2 CME物理特性对形变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113-11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41页 |
附录A 灾变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关系 | 第141-143页 |
附录B iCAF的预报逻辑及相关的测试结果 | 第143-163页 |
B.1 CME自动识别模块 | 第143-148页 |
B.2 CME三维传播参数拟合模块 | 第148-149页 |
B.3 CME传播轨迹重构模块 | 第149-151页 |
B.4 自动识别模块的测试 | 第151-154页 |
B.5 三维参数获取模块的测试 | 第154-158页 |
B.6 传播轨迹重构模块的测试 | 第158页 |
B.7 小结与讨论 | 第158-163页 |
致谢 | 第163-165页 |
Publications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