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行为的动机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影响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3.3 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掏空行为研究 | 第12-13页 |
1.3.4 审计合谋预警及财务舞弊的预警相关研究 | 第13页 |
1.4 论文的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4页 |
2.1 掏空合谋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1 经济人理论 | 第15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1.3 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16-17页 |
2.2 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合谋的形成条件 | 第17-22页 |
2.2.1 公司股权结构 | 第17-19页 |
2.2.2 公司治理特征 | 第19-20页 |
2.2.3 股东与经理人的关系 | 第20-22页 |
2.3 预警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3 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掏空的预警视角—以ST华泽为例 | 第24-46页 |
3.1 目标案例简介 | 第24-25页 |
3.2 合谋掏空的预警视角与基本特征 | 第25-46页 |
3.2.1 高度集中的公司股权结构 | 第25-29页 |
3.2.2 公司治理的缺陷 | 第29-36页 |
3.2.3 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关联 | 第36-40页 |
3.2.4 合谋掏空公司的异常财务特征 | 第40-46页 |
4 大股东与管理层合谋掏空的预警分析 | 第46-60页 |
4.1 预警指标选择 | 第46-48页 |
4.2 预警模型的设计 | 第48-50页 |
4.3 样本选择 | 第50-56页 |
4.4 模型分析与预警结果 | 第56-60页 |
5 合谋掏空的预警对策 | 第60-68页 |
5.1 预警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60-61页 |
5.2 建立公司治理内部预警组织结构 | 第61-63页 |
5.2.1 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 第61-62页 |
5.2.2 确保“预警系统”运行的主要途径 | 第62-63页 |
5.3 完善董事会内部结构 | 第63页 |
5.4 健全公司高管层激励机制 | 第63-64页 |
5.5 完善公司治理的监管效力 | 第64-68页 |
5.5.1 完善公司章程相关规定 | 第64-66页 |
5.5.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6-68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