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清水河水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1-12页
        1.2.1 研究意义第11页
        1.2.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1 清水河流域相关研究进展第12页
        1.3.2 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3 水质评价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清水河概况及水质监测第18-22页
    2.1 清水河概况第18-19页
        2.1.1 地理位置第18页
        2.1.2 水文概况第18页
        2.1.3 研究区域内的地形与地貌第18-19页
        2.1.4 生态及植被概况第19页
        2.1.5 环境状况第19页
        2.1.6 清水河现状第19页
    2.2 清水河水质监测断面的选取与分析方法的确定第19-22页
        2.2.1 选取监测断面与设置取样点第19-20页
        2.2.2 样品的采集第20-21页
        2.2.3 水质指标分析第21-22页
第3章 清水河水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分析第22-40页
    3.1 清水河水环境因子年际变化分析第22-23页
    3.2 清水河水质评价第23-26页
    3.3 污染源识别第26-28页
    3.4 清水河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特征分析第28-29页
    3.5 清水河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29-35页
        3.5.1 清水河pH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第29-30页
        3.5.2 清水河温度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第30-31页
        3.5.3 清水河溶解氧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第31页
        3.5.4 清水河氮素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第31-33页
        3.5.5 清水河总磷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第33-34页
        3.5.6 清水河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第34-35页
    3.6 清水河水环境因子垂向分布特征分析第35-38页
        3.6.1 水温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第35-36页
        3.6.2 溶解氧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第36页
        3.6.3 氨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第36-37页
        3.6.4 总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第37页
        3.6.5 总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第37-38页
        3.6.6 COD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第38页
    3.7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清水河内源污染物释放规律研究第40-48页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40-41页
        4.1.1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40页
        4.1.2 实验仪器、装置、方法第40-41页
    4.2 底泥中营养性污染物释放规律分析第41-47页
        4.2.1 底泥中氨氮的释放规律研究第41-43页
        4.2.2 底泥中总磷的释放特性研究第43-45页
        4.2.3 底泥中COD的释放特性研究第45-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清水河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第48-55页
    5.1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第48页
    5.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48页
    5.3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第48-49页
    5.4 清水河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第49-50页
    5.5 清水河富营养化结果分析第50-53页
    5.6 氮磷比对清水河富营养化的影响第53页
    5.7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本文结论第55-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FD的带悬挂填料曝气池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对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