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引言 | 第9页 |
| 1.2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9-10页 |
| 1.3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 1.4 钢管混凝土等效阻尼比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5 对已有工程结构阻尼比取值的认识 | 第13页 |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3-16页 |
| 1.6.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等效阻尼比的有限元分析 | 第16-27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有限元分析中的材料模型及本构关系 | 第16-22页 |
| 2.2.1 单元类型 | 第16-17页 |
| 2.2.2 钢材的材料模型 | 第17-18页 |
| 2.2.3 混凝土的材料模型 | 第18-20页 |
| 2.2.4 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 | 第20-22页 |
| 2.3 ADINA与MSC.NASTRAN软件计算等效阻尼比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 2.3.1 ADINA软件计算等效阻尼比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2.3.2 MSC.NASTRAN软件计算等效阻尼比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2.4 有限元分析中的求解控制 | 第24-26页 |
| 2.4.1 分析类型的设定 | 第24页 |
| 2.4.2 阻尼比参数的设定 | 第24-25页 |
| 2.4.3 重启动分析的设定 | 第25-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等效阻尼比的算例验证及对比分析 | 第27-38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算例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3.2.1 模型信息 | 第27页 |
| 3.2.2 单元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 3.2.3 模型求解 | 第28页 |
| 3.3 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8-36页 |
| 3.3.1 ADINA与MSC.NASTRAN软件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 3.3.2 不同阻尼比值在反应谱中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30-34页 |
| 3.3.3 不同阻尼比值在等效风荷载中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4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等效阻尼比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8-66页 |
| 4.1 引言 | 第38页 |
| 4.2 分析方案 | 第38-41页 |
| 4.3 径厚比的影响 | 第41-43页 |
| 4.4 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 第43-45页 |
| 4.5 截面形式与长宽比的影响 | 第45-47页 |
| 4.6 计算长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 4.7 轴压比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8 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 | 第51-64页 |
| 4.8.1 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的有限元模拟计算 | 第51-56页 |
| 4.8.2 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 | 第56-58页 |
| 4.8.3 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机理 | 第58-64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等效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研究及参数化分析 | 第66-82页 |
| 5.1 引言 | 第66页 |
| 5.2 单因素影响下的等效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66-68页 |
| 5.3 双因素影响下的等效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68-71页 |
| 5.4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等效阻尼比的参数化分析 | 第71-79页 |
| 5.5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等效阻尼比的算例分析 | 第79-81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