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耐丁醇大肠杆菌BW1857功能基因鉴定及耐丁醇工程菌株构建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7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生物丁醇第9-10页
    1.3 E.coli丁醇耐受机制及耐受菌选育第10-17页
        1.3.1 丁醇耐受机制及基因工程策略构建耐受菌第10-13页
        1.3.2 定向进化策略筛选丁醇耐受菌株第13-15页
        1.3.3 组合策略构建丁醇耐受菌株第15页
        1.3.4 化学修饰策略提高菌株的丁醇耐受性第15-17页
    1.4 高产丁醇E.coli菌株的构建第17-22页
        1.4.1 产丁醇菌株的构建第17-18页
        1.4.2 丁醇合成途径酶的优化第18-19页
        1.4.3 增强丁醇生产驱动力第19-20页
        1.4.4 增强丁醇耐受性以提高产量第20页
        1.4.5 异源途径酶基因的共定位第20-21页
        1.4.6 其它丁醇代谢途径第21页
        1.4.7 整合策略第21页
        1.4.8 优化发酵方法第21-22页
    1.5 大肠杆菌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第22-24页
    1.6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4-2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7-57页
    2.1 实验材料第27-39页
        2.1.1 菌株、质粒与引物第27-37页
        2.1.2 实验仪器第37页
        2.1.3 试剂第37-38页
        2.1.4 溶液及培养基第38-39页
    2.2 实验方法第39-57页
        2.2.1 BW1847和BW1857突变株在高浓度丁醇胁迫下的生长评价第39页
        2.2.2 PCR体系及反应程序第39-42页
        2.2.3 突变株BW1857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突变基因的鉴定第42-44页
        2.2.4 BW1857中突变基因的功能互补实验第44-45页
        2.2.5 BW1857中14 kb缺失片段中各基因的功能鉴定第45-50页
        2.2.6 高耐受丁醇菌株构建第50-53页
        2.2.7 产丁醇E.coli的构建第53-57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57-79页
    3.1 BW1847和BW1857在高浓度丁醇胁迫下的耐受能力第57-58页
    3.2 BW1857中突变基因和缺失片段功能基因鉴定第58-71页
        3.2.1 BW1857突变基因鉴定第58-60页
        3.2.2 BW1857中突变基因的功能互补实验第60-63页
        3.2.3 BW1857中14 kb大片段的缺失对丁醇耐受功能的影响第63-71页
        3.2.4 BW1857突变株丁醇耐受功能基因鉴定小结第71页
    3.3 高耐受丁醇菌株构建第71-79页
        3.3.1 acrB缺失和rob点突变组合对菌株丁醇耐受性的影响第71-72页
        3.3.2 热激蛋白GroESL表达量对菌株丁醇耐受性的影响第72-74页
        3.3.3 基因tqsA缺失对菌株丁醇耐受性的影响第74页
        3.3.4 调节因子Fur缺失对菌株丁醇耐受性的影响第74-75页
        3.3.5 敲除astE基因并整合feoA基因对菌株丁醇耐受性的影响第75-77页
        3.3.6 高耐丁醇菌株构建小结第77-79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4.1 结论第79页
    4.2 创新点第79页
    4.3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9-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硫键在疏水蛋白自组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铜催化的烯烃含氟官能团化-β-氟代-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