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对农户贷款深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2.1 农地抵押贷款 | 第13-14页 |
1.2.2 贷款广度 | 第14页 |
1.2.3 贷款深度 | 第14页 |
1.2.4 部分数量配给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6页 |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6-18页 |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16-17页 |
1.5.2 本文可能的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农地产权理论 | 第18页 |
2.1.2 农地制度理论 | 第18-19页 |
2.1.3 现代信贷配给理论 | 第19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2.2.1 对国外相关文献的综述 | 第19-21页 |
2.2.2 对国内相关文献的综述 | 第21-23页 |
2.2.3 文献述评 | 第23页 |
2.3 农地抵押贷款作用效果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江苏农地抵押试点概况 | 第26-32页 |
3.1 江苏农地抵押贷款试点进展 | 第26页 |
3.2 样本试点地区农地抵押贷款情况 | 第26-28页 |
3.2.1 样本试点地区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2.2 样本试点地区农地抵押贷款开展情况 | 第27-28页 |
3.3 数据来源与抽样方案 | 第28-32页 |
3.3.1 数据描述 | 第28-29页 |
3.3.2 样本地区农户特征 | 第29-30页 |
3.3.3 样本地区信贷配给情况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农地抵押贷款深度实证研究 | 第32-40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4.1.1 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 | 第32页 |
4.1.2 “干预组”的平均处置效应(ATT) | 第32-33页 |
4.1.3 匹配方法 | 第33页 |
4.1.4 匹配过程 | 第33-34页 |
4.2 实证结果 | 第34-40页 |
4.2.1 倾向性得分估计 | 第34-35页 |
4.2.2 ATT估计结果 | 第35-36页 |
4.2.3 匹配质量检验 | 第36-40页 |
第五章 农地抵押贷款深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4页 |
5.1 模型设定 | 第40页 |
5.2 变量选择 | 第40-41页 |
5.3 实证结果 | 第41-4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