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的多路视频录制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视频图像录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图像序列中冗余成分剔除方法 | 第14-15页 |
1.2.3 视频图像传输与存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2章 多路视频录制系统设计 | 第20-2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硬件平台概述 | 第20-24页 |
2.2.1 嵌入式处理器选择 | 第20-21页 |
2.2.2 硬件平台设计 | 第21-24页 |
2.3 软件平台搭建 | 第24-25页 |
2.3.1 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24页 |
2.3.2 软件环境的搭建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多进程信息交互和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第26-4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多进程信息交互设计与实现 | 第26-29页 |
3.2.1 多进程总体框架的设计 | 第26-27页 |
3.2.2 进程间通信(IPC)介绍 | 第27-28页 |
3.2.3 进程间共享内存通信方式 | 第28-29页 |
3.3 多路视频系统实现 | 第29-31页 |
3.3.1 系统参数写入共享内存 | 第29-30页 |
3.3.2 进程间通信模块 | 第30-31页 |
3.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第31-34页 |
3.4.1 远程监控模块 | 第31-32页 |
3.4.2 系统参数配置模块 | 第32-34页 |
3.4.3 数据通讯模块 | 第34页 |
3.5 系统通讯协议设计与实现 | 第34-37页 |
3.5.1 串口通讯协议格式 | 第35页 |
3.5.2 命令码使用说明 | 第35-37页 |
3.6 蓝牙通讯模块协议设计和实现 | 第37-43页 |
3.6.1 协议格式 | 第37-38页 |
3.6.2 业务码设计及使用说明 | 第38-42页 |
3.6.3 收发数据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多路视频录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61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多路视频录制模块的总体设计 | 第44-47页 |
4.2.1 模块需求 | 第44-45页 |
4.2.2 模块的总体设计 | 第45页 |
4.2.3 录制方式 | 第45-46页 |
4.2.4 系统设置 | 第46-47页 |
4.3 视频图像录制系统实现 | 第47-56页 |
4.3.1 TI-Gstreamer 插件 | 第48-49页 |
4.3.2 元件、管道模型 | 第49-51页 |
4.3.3 视频收集与编码 | 第51-55页 |
4.3.4 收集信息的外部交互 | 第55-56页 |
4.4 视频图像录制处理模块 | 第56-58页 |
4.4.1 视频图像预处理 | 第56-57页 |
4.4.2 视频图像采集数据流 | 第57-58页 |
4.5 基于图片相似度检测 | 第58-60页 |
4.5.1 指纹编码 | 第58页 |
4.5.2 基于感知哈希算法的相似度检测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多路视频网络存储上传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1-80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对象存储OSS概述 | 第61-66页 |
5.2.1 追加上传方式 | 第63-65页 |
5.2.2 分片上传方式 | 第65-66页 |
5.3 多路视频网络数据保存与上传模块总体设计 | 第66-67页 |
5.3.1 系统需求 | 第66-67页 |
5.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67页 |
5.4 网络存储管理单元 | 第67-74页 |
5.4.1 4G模块的配置 | 第67-70页 |
5.4.2 存储方式 | 第70-72页 |
5.4.3 存储方式扫描与上传机制 | 第72-74页 |
5.5 视频图像上传管理系统 | 第74-77页 |
5.5.1 文件管理 | 第74页 |
5.5.2 管理认证信息 | 第74-75页 |
5.5.3 管理对象生命周期 | 第75-77页 |
5.6 视频图像录制与存储结合 | 第77页 |
5.7 OSS上传实验效果及分析 | 第77-7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