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制度背景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3-25页 |
3 自愿性信息披露理论分析 | 第25-31页 |
3.1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涵 | 第25-28页 |
3.1.1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概念 | 第25-26页 |
3.1.2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方式 | 第26页 |
3.1.3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26-27页 |
3.1.4 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评价体系 | 第27-28页 |
3.2 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 第28-31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3.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9页 |
3.2.3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29-30页 |
3.2.4 理论小结 | 第30-31页 |
4 创业板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31-38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2 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的确定 | 第31-32页 |
4.3 创业板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32-37页 |
4.3.1 总体披露情况 | 第32-33页 |
4.3.2 具体披露情况 | 第33-37页 |
4.4 创业板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38页 |
5 宝利国际自愿性信息披露案例分析 | 第38-50页 |
5.1 宝利国际案例介绍 | 第38-41页 |
5.1.1 宝利国际公司概况 | 第38-39页 |
5.1.2 宝利国际自愿性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介绍 | 第39-41页 |
5.2 宝利国际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因 | 第41-45页 |
5.2.1 争夺稀缺性资本,满足资金需求 | 第42-43页 |
5.2.2 展现公司竞争力,提高公司形象 | 第43-44页 |
5.2.3 保持谨慎性原则,规避诉讼风险 | 第44-45页 |
5.2.4 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成本 | 第45页 |
5.3 宝利国际自愿性信息披露后的市场表现 | 第45-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启示与建议 | 第51-53页 |
6.2.1 监管部门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 | 第51页 |
6.2.2 准则制定部门应当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提供必要的指引 | 第51-52页 |
6.2.3 创业板公司应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管理 | 第52页 |
6.2.4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52-53页 |
6.3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