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对缅援助体系对比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一、中国的对外援助研究 | 第14-15页 |
二、日本的对外援助研究 | 第15-16页 |
三、国家间的对外援助对比研究 | 第16-17页 |
四、中日对缅援助的对比研究 | 第17-18页 |
五、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对外援助及其理论 | 第19-23页 |
第一节 对外援助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对外援助理论 | 第20-23页 |
一、政治学的对外援助理论 | 第20-21页 |
二、经济学的对外援助理论 | 第21-22页 |
三、社会学的对外援助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日对缅援助的发展历程 | 第23-33页 |
第一节 中国对缅援助的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一、起步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 | 第23页 |
二、基础建设阶段——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 第23-24页 |
三、多样化阶段——80年代后期至今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日本对缅援助的发展历程 | 第26-33页 |
一、起步阶段——从50年代到80年代 | 第26-27页 |
二、发展调整阶段——从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 第27-31页 |
三、深化阶段——21世纪以来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中日对缅援助体系比较 | 第33-54页 |
第一节 中国对缅援助体系 | 第33-38页 |
一、中国对缅援助战略 | 第33-34页 |
二、中国对缅援助政策 | 第34页 |
三、中国对缅援助方式 | 第34-36页 |
四、中国对缅援助管理 | 第36-37页 |
五、中国对缅民间援助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日本对缅援助体系 | 第38-42页 |
一、日本对缅援助战略 | 第38页 |
二、日本对缅援助政策 | 第38-39页 |
三、日本对缅援助方式 | 第39-41页 |
四、日本对缅援助管理 | 第41-42页 |
五、日本对缅民间援助 | 第42页 |
第三节 中日对缅援助体系差异 | 第42-47页 |
第四节 中国对缅援助面临的问题 | 第47-54页 |
一、缅甸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援助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 第48-49页 |
二、中国对缅援助难以使缅甸普通民众直接获益 | 第49-50页 |
三、中国对缅的援助宣传不及时不到位 | 第50-51页 |
四、国际上不利于中国对缅援助的论调颇多 | 第51-52页 |
五、中国对缅援助工作不透明 | 第52页 |
六、中国缺乏完备的对缅援助管理体系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完善中国对缅援助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 第54-59页 |
第一节 完善理论依据,加强前期工作 | 第54-55页 |
一、加强援缅理论研究,健全援缅管理体系 | 第54页 |
二、调整中国对缅援助的项目重心 | 第54-55页 |
三、加强人道主义援助力度 | 第55页 |
第二节 注重内外宣传,寻求多方合作 | 第55-57页 |
一、着力加强对缅援助的宣传 | 第55-56页 |
二、鼓励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展对缅援助工作 | 第56页 |
三、寻求和国际援助组织的密切合作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加强前期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 | 第57页 |
一、加强援缅前期工作 | 第57页 |
二、提高对缅援助工作的透明度 | 第57页 |
第四节 充分发挥中缅地缘优势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