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笔记研究三题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笔记研究 | 第10-11页 |
二、生平考证 | 第11-12页 |
三、词学研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选题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况周颐笔记概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现存笔记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现存笔记的创作时间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现存笔记的版本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况周颐笔记中所存文学史料及其价值 | 第21-56页 |
第一节 文体分类史料及其价值 | 第21-41页 |
一、词学史料 | 第21-24页 |
二、其他文体史料 | 第24-27页 |
三、文学史料价值 | 第27-41页 |
(一) 收录作品可为辑佚之用 | 第27-30页 |
(二) 诗词轶闻可资作品研究 | 第30-32页 |
(三) 词学观的补充 | 第32-41页 |
第二节 文学家史料及其价值 | 第41-51页 |
一、个体文人 | 第42-45页 |
二、文人群体(文学交游、文学社团) | 第45-48页 |
三、为研究文人风尚提供资料 | 第48-51页 |
第三节 文学观及其他 | 第51-56页 |
一、可见况周颐之文学观 | 第51-53页 |
二、文学考证可为后人注释之用 | 第53-56页 |
第三章 个人思想遭遇的书写 | 第56-71页 |
第一节 末世失意文人的自我写心 | 第56-62页 |
一、排遣忧郁,消度光阴 | 第57-58页 |
二、哀穷悼屈,感士不遇 | 第58-59页 |
三、嗜奇尚怪的审美思想 | 第59-60页 |
四、自我价值的标榜 | 第60-62页 |
第二节 保守的传统儒士心态 | 第62-64页 |
一、传统儒士的自我立场 | 第62-63页 |
二、劝惩教化 | 第63-64页 |
第三节 末世文人心态的嬗变 | 第64-71页 |
一、对待外来文明的接受 | 第64-66页 |
二、对妇女名士化的颂扬 | 第66-69页 |
三、带有科学理性色彩的价值取向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士人群体生存处境的映照 | 第71-81页 |
第一节 外患重重的封建社会末期 | 第71-73页 |
第二节 艰难的生存处境 | 第73-81页 |
一、科举乱象 | 第73-77页 |
二、官场黑暗 | 第77-79页 |
三、社会风气恶劣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专著类 | 第82-83页 |
学位论文 | 第83-84页 |
期刊论文 | 第84-87页 |
会议论文 | 第87-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