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婚姻法论文

探望权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5页
    (一) 探望权研究之背景第13-14页
    (二) 文献综述第14-15页
一、探望权的内涵及其属性第15-17页
二、探望权主体之考证第17-34页
    (一) 我国探望权主体之立法现状第17-18页
    (二) 祖父母、外祖父母成为探望权主体之利弊分析第18-24页
        1. 祖父母、外祖父母成为探望权主体之合理性第18-20页
        2. 祖父母、外祖父母成为探望权主体之弊端第20-21页
        3. 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权之实现路径第21-23页
        4.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尝试第23-24页
    (三) 子女成为探望权主体之利弊分析第24-26页
        1. 子女成为探望权主体之合理性第24-25页
        2. 子女成为探望权主体之弊端第25-26页
    (四) 域外探望权主体立法例之参考第26-30页
        1. 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例第27-29页
        2. 英美法系国家立法例第29-30页
    (五) 我国探望权主体之立法建议第30-34页
        1. 将子女最大利益原则作为贯穿始终的原则第30-31页
        2. 赋予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权主体地位,但应进行适当限制第31-34页
三、探望权的中止及恢复第34-37页
    (一) 我国立法现状之不足第34页
    (二) 绝对中止事由之整合第34-36页
        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第34-35页
        2. 父或母有传染性疾病第35页
        3. 父或母有不良行为第35页
        4. 父或母对子女有侵权或犯罪行为第35-36页
    (三) 相对中止事由之思考第36-37页
        1. 年满10周岁的子女拒绝被探望第36页
        2. 父或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第36页
        3. 父或母滥用探望权第36-37页
    (四) 探望权中止的恢复第37页
四、探望权可执行性之求证第37-57页
    (一) 探望权案件可执行性之证成第37-43页
        1. 探望权案件可执行性的依据第37-38页
        2. 探望权的执行客体第38-40页
        3. 探望权的执行方式第40-42页
        4. 探望权执行的特点第42-43页
    (二) 探望权案件执行难原因分析第43-49页
        1. 立法设计不完善第43-45页
        2. 当事人及相关人员不协助探望第45-47页
        3. 探望权纠纷案件证据收集困难第47-48页
        4. 探望权纠纷案件结案乱第48-49页
    (三) 域外立法范例述评第49-53页
        1. 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例第49-52页
        2. 英美法系国家立法例第52-53页
    (四) 探望权案件执行立法的设计建议第53-57页
        1. 探望权案件需单独执行第54页
        2. 探望权案件可反复申请执行第54-55页
        3. 探望权案件的执行期限可适当延长,但应严格结案标准第55页
        4. 探望权案件的执行应遵循和谐共赢理念第55页
        5. 探望权案件的执行可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第55-56页
        6. 探望权案件的执行需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第56页
        7. 探望权案件的执行可引入变更监护制度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6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罪错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措施探析--以W市为例
下一篇:多元化艺人经纪模式下艺人经纪合同的解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