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旅游干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 第11-13页 |
1.2.2 旅游环境容量 | 第13-15页 |
1.2.3 因子分析法在土壤质量方面的运用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1.2 气候状况 | 第16页 |
2.1.3 地形状况 | 第16页 |
2.1.4 土壤状况 | 第16-17页 |
2.1.5 植物资源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2.1 景区土壤影响范围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2 样地设置及样品采集 | 第18-19页 |
2.2.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19页 |
2.2.4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19页 |
2.2.5 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计算 | 第19-20页 |
2.2.6 可接受改变限度 | 第20-21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4 技术路线图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3-34页 |
3.1 旅游干扰对土壤紧实程度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3.1.1 土壤密度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3.1.2 土壤孔隙度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24页 |
3.2 旅游干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24-26页 |
3.2.1 土壤含水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24-25页 |
3.2.2 土壤持水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3.3 旅游干扰对土壤pH值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3.4 旅游干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27-28页 |
3.5 旅游干扰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28-30页 |
3.5.1 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28-29页 |
3.5.2 土壤碱解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3.6 旅游干扰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3.6.1 土壤全磷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30页 |
3.6.2 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3.7 旅游干扰对土壤碳氮比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3.8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40页 |
4.1 旅游干扰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34-35页 |
4.2 旅游干扰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35页 |
4.3 旅游干扰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35-36页 |
4.4 旅游干扰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及季节动态变化 | 第36-37页 |
4.5 旅游干扰下土壤酶与理化性质的RDA分析 | 第37-38页 |
4.6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第40-46页 |
5.1 评价指标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5.3 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5.4 结构平衡方程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环境容量及可接受改变限度的分析 | 第46-49页 |
6.1 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 | 第46-47页 |
6.2 游客容量的计算 | 第47页 |
6.3 基于土壤质量的环境容量计算 | 第47-48页 |
6.3.1 可接受改变限度 | 第47页 |
6.3.2 基于土壤承载力的环境容量 | 第47-48页 |
6.4 历年游客数量分析 | 第48页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7.1.1 不同干扰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9页 |
7.1.2 不同干扰强度对土壤酶的影响 | 第49页 |
7.1.3 不同干扰强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7.1.4 旅游环境容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第50页 |
7.2 特色和创新点 | 第50页 |
7.3 改进之处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