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的汽车供应链鲁棒性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7-26页 |
| 2.1 供应链系统基本概念及特征 | 第17-19页 |
| 2.1.1 供应链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 2.1.2 供应链系统属性特征 | 第18-19页 |
| 2.2 复杂网络系统理论 | 第19-22页 |
| 2.2.1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 2.2.2 复杂网络的系统特性 | 第20-21页 |
| 2.2.3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量 | 第21-22页 |
| 2.3 供应链鲁棒性理论 | 第22-24页 |
| 2.3.1 鲁棒性的定义 | 第22-23页 |
| 2.3.2 鲁棒性的特性 | 第23-24页 |
| 2.4 供应链网络模型 | 第24-25页 |
| 2.4.1 链状结构供应链模型 | 第24页 |
| 2.4.2 网状结构供应链模型 | 第24-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汽车供应链建模与特性分析 | 第26-40页 |
| 3.1 汽车供应链网络复杂性分析 | 第26-28页 |
| 3.1.1 汽车供应链的特点 | 第26-27页 |
| 3.1.2 汽车供应链复杂性分析 | 第27-28页 |
| 3.2 基于复杂网络汽车供应链模型构建 | 第28-33页 |
| 3.2.1 汽车供应链节点角色划分 | 第28-29页 |
| 3.2.2 汽车供应链节点数量确定 | 第29-30页 |
| 3.2.3 节点间边的确定 | 第30-31页 |
| 3.2.4 模型构建 | 第31-33页 |
| 3.3 汽车供应链复杂网络模型验证 | 第33-36页 |
| 3.3.1 小世界效应分析 | 第33-34页 |
| 3.3.2 无标度性分析 | 第34-36页 |
| 3.4 汽车供应链网络模型特性分析 | 第36-39页 |
| 3.4.1 聚类系数 | 第36-37页 |
| 3.4.2 度分布 | 第37-38页 |
| 3.4.3 平均最短路径 | 第38-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汽车供应链鲁棒性分析 | 第40-52页 |
| 4.1 汽车供应链鲁棒性 | 第40页 |
| 4.2 汽车供应链网络鲁棒性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 4.2.1 节点鲁棒性 | 第40-41页 |
| 4.2.2 物流鲁棒性 | 第41页 |
| 4.2.3 信息交互鲁棒性 | 第41-42页 |
| 4.2.4 资金流转鲁棒性 | 第42页 |
| 4.3 汽车供应链网络鲁棒性能 | 第42-44页 |
| 4.3.1 效率性能 | 第43页 |
| 4.3.2 弹性性能 | 第43-44页 |
| 4.4 汽车供应链鲁棒性分析 | 第44-51页 |
| 4.4.1 供应链鲁棒性弹性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 4.4.2 供应链鲁棒性效率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汽车供应链鲁棒性优化策略 | 第52-61页 |
| 5.1 汽车供应链网络结构优化 | 第52-57页 |
| 5.1.1 保护汽车供应链网络核心企业 | 第53-57页 |
| 5.1.2 增加汽车供应链顾客节点 | 第57页 |
| 5.2 汽车供应链网络传输效率优化 | 第57-58页 |
| 5.3 汽车供应链管理优化 | 第58-5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一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 第67-70页 |
| 附录二 汽车制造商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