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晚清小说发展潮流中的《中外日报》 | 第13-23页 |
第一节 《中外日报》的创办及其主持人汪康年 | 第13-17页 |
一、《中外日报》:源自《时务日报》而开启新时代 | 第13-15页 |
二、主持人汪康年及其小说观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晚清小说著译者与报刊的交集:以包天笑、伍光建为例分析 | 第17-21页 |
一、包天笑与《中外日报》 | 第17-19页 |
二、伍光建与《中外日报》 | 第19-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中外日报》白话小说广告研究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晚清白话报广告 | 第23-31页 |
一、白话报广告文本分析 | 第23-25页 |
二、白话文潮流中的读者分类 | 第25-31页 |
第二节 晚清白话小说单行本广告 | 第31-36页 |
一、白话小说单行本广告文本分析 | 第31-33页 |
二、白话小说所处的市场环境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中外日报》女性小说广告研究 | 第37-50页 |
第一节 女性小说广告消费的背景与心理 | 第37-42页 |
一、女性小说广告的时代背景 | 第37-40页 |
二、女性小说广告消费的心理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女性小说广告文本分析 | 第42-49页 |
一、关于传统女性形象的小说广告 | 第42-46页 |
二、关于新女性形象的小说广告 | 第46-48页 |
三、关于女性著译家的小说广告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中外日报》小说广告中的文化市场 | 第50-64页 |
第一节 从小说广告看稿酬制度与新式传播 | 第50-54页 |
一、晚清稿酬制度的建立 | 第50-52页 |
二、新式传播之利弊 | 第52-54页 |
第二节 从小说广告看盗版乱象及版权法的颁布 | 第54-59页 |
一、小说盗版乱象 | 第54-57页 |
二、版权法的颁布 | 第57-59页 |
第三节 小说广告里的营销方式 | 第59-63页 |
一、以读者趣味为导向 | 第59-61页 |
二、小说广告衍生的软文小说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一:《中外日报》所刊白话小说广告编年 | 第68-75页 |
附录二:《中外日报》所刊女性小说广告编年 | 第75-85页 |
附录三:《中外日报》所刊小说商品化广告编年 | 第85-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