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文中缩略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26页 |
1.1 农田砷和镉污染现状 | 第15-19页 |
1.1.1 环境中砷和镉的来源、含量及形态分布 | 第15-18页 |
1.1.2 砷和镉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 腐殖酸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 | 第19-21页 |
1.2.1 土壤腐殖酸 | 第19页 |
1.2.2 腐殖酸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1.2.3 腐殖酸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 铁镁氧化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 | 第21-23页 |
1.3.1 铁镁氧化物 | 第21页 |
1.3.2 铁镁氧化物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 | 第21-22页 |
1.3.3 铁镁氧化物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 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对水体中砷镉的吸附 | 第26-42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2.1 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7页 |
2.2.2 吸附试验 | 第27-28页 |
2.2.3 吸附材料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9-30页 |
2.3.1 吸附容量及去除率计算 | 第29页 |
2.3.2 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29-30页 |
2.3.3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30页 |
2.3.4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2.4.1 水体砷镉吸附材料筛选 | 第30-31页 |
2.4.2 吸附剂浓度 | 第31-32页 |
2.4.3 溶液pH值 | 第32-34页 |
2.4.4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34页 |
2.4.5 吸附等温模型 | 第34-35页 |
2.4.6 BET分析 | 第35-36页 |
2.4.7 SEM-EDX分析 | 第36-38页 |
2.4.8 FTIR、XRD分析 | 第38-39页 |
2.4.9 XPS分析 | 第39-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3 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对土壤吸附砷镉的影响 | 第42-47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3.2.1 供试材料 | 第43-44页 |
3.2.2 土壤培养试验 | 第44页 |
3.2.3 分析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4 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对水稻吸收砷镉的影响 | 第47-63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4.2.1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4.2.2 盆栽试验 | 第48-49页 |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49-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1页 |
4.3.1 材料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2 材料对水稻植株长势的影响 | 第53页 |
4.3.3 材料对土壤中砷、镉、铁总量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4 材料对土壤有效态砷和镉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5 材料对土壤砷和镉形态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6 材料对水稻吸收砷镉的影响 | 第57-61页 |
4.4 小结 | 第61-63页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3-6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5.1.1 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对砷镉的吸附 | 第63页 |
5.1.2 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添加对土壤吸附砷镉的影响 | 第63页 |
5.1.3 铁镁氧化物负载胡敏酸对水稻吸收砷镉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 创新点 | 第64页 |
5.3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9页 |
作者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