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分类第9-15页
        1.2.1 按共振原理分类第10-11页
        1.2.2 按光纤种类分类第11页
        1.2.3 按几何结构分类第11-13页
        1.2.4 按激发方式分类第13页
        1.2.5 按膜层结构分类第13-14页
        1.2.6 按解调方式分类第14-15页
    1.3 光纤SPR传感器的应用第15-16页
    1.4 当前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第16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6-17页
第2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理论研究第17-27页
    2.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第17-22页
        2.1.1 表面等离子体波第17-20页
        2.1.2 表面等离等离子体波的激发方式第20-22页
    2.2 金属的介电常数第22-24页
        2.2.1 金属Drude模型第22-23页
        2.2.2 Drude-Lorentz模型第23-24页
        2.2.3 Fuchs Sondheimer-Drude Lorentz模型第24页
    2.3 灵敏度和品质因数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光纤SPR传感器的数值模拟研究第27-53页
    3.1 N层膜传输矩阵理论第27-29页
    3.2 传统光纤SPR结构第29-35页
        3.2.1 金属层材料的影响第29-34页
        3.2.2 金属层厚度的影响第34-35页
    3.3 光纤CPWR结构第35-40页
        3.3.1 金属层厚度对光纤CPWR的影响第36-37页
        3.3.2 电介质层厚度对光纤CPWR光谱特征的影响第37-40页
        3.3.3 光纤直径对光纤CPWR光谱特征的影响第40页
    3.4 光纤LRSPR结构第40-44页
        3.4.1 金属层厚度对光纤LSPR光谱的影响第41-43页
        3.4.2 氟化镁厚度对光纤LSPR光谱的影响第43-44页
    3.5 光纤WCSPR结构第44-49页
    3.6 四种传感器结构性能比较第49-50页
    3.7 多层膜涂覆光纤仿真GUI设计第50-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新型光纤SPR传感器结构设计第53-79页
    4.1 基于U型结构的单模光纤SPR折射率传感器第53-59页
        4.1.1 传感器结构和理论模型第53-56页
        4.1.2 传感器折射率灵敏度分析第56-59页
    4.2 基于D型结构的单模光纤SPR传感器第59-65页
        4.2.1 三种金属层材料对比第59-63页
        4.2.2 ZnO调制层的影响第63-64页
        4.2.3 D型单模光纤CPWR传感器第64-65页
    4.3 基于石英毛细管结构的甘油溶液温度和浓度双参量传感器第65-69页
        4.3.1 石英毛细管传感器结构设计第66页
        4.3.2 双参量测量分析第66-69页
    4.4 基于微光纤结构的甘油溶液温度和浓度双参量传感器第69-77页
        4.4.1 非均匀涂覆电介质层结构第69-73页
        4.4.2 WCSPR结构第73-75页
        4.4.3 COMSOL仿真App设计第75-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光纤SPR传感器的制备与实验研究第79-87页
    5.1 光纤SPR传感器的制备第79-80页
    5.2 光纤SPR传感系统搭建第80-82页
    5.3 溶液折射率与温度测量实验第82-84页
        5.3.1 溶液折射率测量实验第82-83页
        5.3.2 温度测量实验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CC催化剂生产过程中固体废渣的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手机端地板展示系统的交互设计